常见的认知歪曲,你中了几个?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很容易形成错误的联结。因为我们的大脑往往会在下意识之中,不知不觉地在一些想法、观点、行动和结果之间建立联系,也不管它们之间是否真的有什么关系,就盲目地将它们串联在了一起,造成我们对事物的偏见,甚至是严重的歪曲。

一个女孩恋爱了,心里想的全是男朋友对自己的感情。一次,男朋友没立即回复她的信息,让她有些生气。她又耐着性子等了几个小时,见男朋友仍然没有回消息,心里就认定对方对自己的感情肯定是出了问题——对方肯定是移情别恋或厌弃了自己,于是对方想用这种冷暴力的方式来逼迫她分手。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她越想越愤怒和不安,当男朋友看到了消息,给她回电话时,她毫不留情地将对方大骂了一顿,并且让男朋友一定解释清楚为什么没有立即与她联系。这时,她的男朋友则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因为他只是工作太忙没顾上看手机,才没有及时回复她的。她的男朋友被骂之后,心中满是委屈和不解,一气之下,就真的与这个女孩分了手。就这样,原本有感情的两个人,没有最终走到一起。

由此可见,认知歪曲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误会,它是由于对自己以及周围世界产生的偏见所造成的,当它成为一个人的日常思维时,就很难对真实的事情进行准确的识别了。这也就是它们会具有如此危害性的原因。

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认知歪曲有三大特征:糟糕至极、绝对化、过分概括化。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歪曲者还会不断巩固脑海中出现的歪曲的想法和信念,如此,发生认知歪曲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多。这时我们就更加难以改变那些我们根本意识不到却又需要改变的错误的思维模式。

为了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是否有认知歪曲,我们有必要对常见的认知歪曲予以分类与命名,以便于我们识别自己的认知歪曲到底到了什么程度。

以下是生活中常出现的几种认知歪曲,你可以识辨与对比一下,自己有没有这些情况,如果有又是属于哪一种:

一、以偏概全型思维。在一次某公司员工中A/B/C/D的分类测试中,一个员工的成绩为D,这令他一度情绪消沉,觉得自己做不了这份工作,就辞职了。他觉得自己天生就是个失败者,甚至不敢再去找工作。这种用片面的观点来看待整体问题的思想,是思维歪曲的表现之一——以偏概全型思维,这种认知总是在一次具体事件之后再将一件事情的结论概括为一个整体模式,而不能全面看问题。

二、公平谬误型思维。有些人总是以自己“是否感觉公平”来判断每一次事件的对错,而忘了“万事公平”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于是当他遇到一种不公平的事情时,他就会感到愤怒绝望,从而使自己陷入“公平谬误”之中。虽然我们都希望公平,但这种情况并不现实。

三、预测未来型思维。比如,一个事业有成的男子三十五岁了还没有遇到爱情,于是他就预言自己将不会遇到爱情了。这种轻易做出结论并将之视为绝对真理的预测,就属于“预测未来型思维”。这样的人往往在几乎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便认为自己的预测是事实。

四、应该型思维。有些人总是要求他人或某事情发展“应该怎么样”或者是“应该不怎么样”,结果,则往往会因他人或某事未能达到他们的期望而感到失望或愤怒。因此,这种将某些不恰当的期望强加给他人的想法是一种歪曲的思维,是一个极具损害性的认知。

五、低估正面信息型思维。有的人会把自己的优秀表现或能力归因于上司或他人,从而低估正面信息,而认识不到或不敢承认自己的优秀。殊不知,这种认知歪曲危害很大,它会不断促进负性思维模式的持续,从而使自己从优秀变得平庸。

六、正确型思维。有的人不惜浪费很长时间在一个观点上与他人争论不休,直到他人认输了或证明自己是准确的,才会罢休。殊不知,这种“我必须是正确的”思维也是一种严重的认知歪曲。因为这种绝对不能接受犯错的想法,远远超出了理性思维。

七、非黑即白型思维。有的人看事情黑白分明,对一件事的要求很极端,要么完美无缺,要么丑陋不堪。这种没有“灰色地带”的认知,也是一种歪曲思维。

八、夸大或贬低型思维。有的人往往会对一件平常的事情过于夸大或贬低,如当自己取得某一成绩,就认为自己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当自己将某一件事没处理好,就认为自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那么,这种认知也是一种歪曲型思维,对自己的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九、贴标签型思维。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欢给他人贴标签。比如,一位服务员因态度不够热情,而被顾客贴上服务不周的标签;一个老师因为批评了学生,而被家长贴上“问题老师”的标签。殊不知,这种根据某一事件来评估他人是错误的,因此给他人贴标签的思维也是不正确的。

十、读心型思维。有些人,当看到他人不是很开心的样子,往往就会认为他人可能对自己有意见。殊不知,这种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认为自己知道他人在想什么的思维也是一种歪曲的认知。

十一、情感推理型思维。有些人非常相信自己的感觉,当某人对其微微一笑时,便觉得对方对自己有意思。这种情况,虽然大多数人都曾在这样或那样的时间里出现过此类认知歪曲,但是,这种盲目的情感推理,是一个普遍的认知歪曲信念,一点准确性都没有。

上述这些认知歪曲,皆源于错误的思想观念。它是我们对自我的观念、想法和判断极其主观片面、缺乏充分依据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对自己的认知进行评估,看自己的认知歪曲属于什么类别,然后进行纠正或改正。要知道,虽然这些认知歪曲在生活与人群中普遍存在,但这也并不代表我们必须要不假思索地接受这些不正确的认知模式。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认知过程的偏差,是在某种情境下心理障碍所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因此,要修正我们的认知歪曲,首先调节一些不合理的情绪和行为模式。

对此,美国心理学家贝克推荐使用以下障碍性思维记录的方式,来帮助我们识别和修正自己的认知歪曲。

首先,你要找一张纸,按照以下六步进行练习:

第一步:那些容易让自己产生负面情绪的情境,都一一写出来,比如在哪里、在做什么等一些相关的背景信息。

第二步:当自己产生情绪的时候,评估一下自己在该情境情绪的强度是多少,范围应从0(最弱)到100%(最强)的方式来判断。

第三步:将自己的负面想法以及当时的画面与感觉都写出来,以确定自己的想法。

第四步:填写各种证据,尤其是支持主要想法的一些证据,都要一一写出来,并且一些驳斥该想法的证据也要写出来,用来帮助我们确定该想法的准确性,从而做出明智的判断。

第五步:当发现自己的确有很多或很强的负面想法时,一定要用一个更准确、更符合实际的想法,来替代之前的想法。创造的条件,可以根据支持和驳斥最初想法的证据来进行。

第六步:对自己的自动化思维进行准确而客观的评估,再对自己的情绪强度进行评估,从而让自己准确地分辨事实与想法之间的区别,使自己看清想法与感受之间的联系,将消极或非理性的想法筛选出来,从而重建适应的、合理的思维模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