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本质就是交换,如果一个社会人想成为可以让大部分人接受的人,那他需具备一些必备的特征,不同的双边关系有不同的内容要求:
1、泛泛之交。对于泛泛之交,人内心的本质需求是“无害”,这种关系中获得好感,只需要具备有亲和力,谦逊有礼、温暖友爱为外在即可;
2、一定交集。在因工作、学习等专项活动而形成的具有一定交集的关系中要得到别人好感,就需要你具备“工具化”的特征,本质就是“有用”,这种“有用”既有即时的也包含预期的存在,可分成低中高三个维度的“有用”,低的可以提供劳动力协助、情绪支撑等;中的包括娱乐伙伴、简单技能支持等;而高端的指专项技能共享、难题解决等方面了;
3、重点关系。和自己有重大关联或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人的双边关系,视为重点关系(这种关系有期间性,长的一辈子,短的一件事),要被这种关系人信任认可和需要,需要你有“特定用途”,而这个用途具备强匹配和高效能的特点,它需要你具备个人“亮点”,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这种能力可以给关系方带来直接利益(这个利益不单只经济利益)帮助,这些用途可能会与第2点的高端部分有重叠但不完全一致。
综上所述,如果你想获得在相对应关系下的被认同被接受,就需要具备相应的特征,不要幻想着只要友善亲和就能获得重点关系,那只会让你一次次碰壁。想被核心人群所认可,关键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有更强的外在功能,才会让你在适合的各类关系中游刃有余。
有朋友会问:谁都不可能全能、谁都不可能对所有人有用,那怎么办?如何抉择?
我的答案是:让自己保持亲和力的同时,顺应自己最具天赋的方向不断提升,就如在大海中暂时无法确定真正方向的时候,就选择效能最高的吧,毕竟有天赋的部分做起来总比没天赋的容易些,天赋是宝贵基因的信号,不必专注于友善,而更应该聚焦在才干、魅力、聪明、好身材或者其他显示你拥有优秀基因的事物上;如果你有超出平均值(特定区域内即可,当然越大越好)的天赋,世间总会有欣赏你和感受到你魅力的个体。
听到这些,你也许觉得世态炎凉人情冷酷。其实不然,理智思考和看待就会明白这才人性本质的体现、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明白了这些规律就明白了如何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也就知道了如何调试人际关系带来的各类好坏情绪,也会明白了什么才是人间大爱,如何顺应本心地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冥冥众生,同行也是擦肩;人来人往,独行才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