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
一个月的寒假生活匆匆而逝,这段时间里我都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简单回顾如下:
1.我有幸参与了《中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第二辑组稿,修改完成了一篇近九千字的论文,这是我写过最长的一篇论文。
2.归纳总结了2018年的收获,并初步设定2019年的一小部分目标。
3.撰写了一篇关于“生日会”论文,并进行了三次修改。
4.进行了班级十二月份的活动总结。
5.写了一篇修改论文的感受。
6.阅读了《新课程评论》一本杂志。和女儿共读了两本书《红手指》、《放学后》,作者是东野圭吾,从中寻找女儿喜欢缘由。
7.完成了驾照的科三路考与安全文明常识考试,获取了汽车驾驶证,算是学会了一项技能。
8.提前进行了二年级下册语文、数学的备课,写完了三本教案。
9.每天重点关注三个微信群。班级微信群,观看宝贝们的读书、朗诵古诗视频,以及假期生活的照片。“乡村班主任工作与发展研究”与“2019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研究”微信群,阅读群里的每一篇文章,进行学习借鉴。同时每天关注“简书”,进行读写活动。
10.陪家人看电影,逛街购年货;陪女儿上过几节物理课、英语课;帮助朋友照顾病人;负责料理每一天的饭菜……这些生活琐事让我过得极其充实。
回顾中发现自己在读专业书籍方面很是欠缺,这段时间太过于放松自我,导致读写计划推迟。所以在本月重点放在读写《中国班主任研究》与《中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第一辑两本书上。
首先从《中国班主任研究》这本书的再次“啃”读开始。以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性阅读。暑假时也曾依据李教授对“中国班主任研修学院”第一期阅读指导的顺序进行读写,但说来惭愧,自己仅仅写了三篇读后感,就中断了。这次我准备从第一篇开始,按照本书编写的顺序进行阅读,避免因喜好的偏差导致放弃难读的文章,一定要学会克服。
阅读中
本书的第一篇文章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杨小微教授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李学良博士共同撰写的“学校内部公平指数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对于我这样一位从来没有做过课题研究的普通乡村教师来说,阅读起来很有难度。这篇文章的专业型很强,整整读了两个小时,也没有真正的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对于某些词、句仍是一知半解。这样的尝试让我有些气馁,但又不甘于放弃,坚持阅读几遍后,才动笔记录下自己的粗浅理解。
一、从整篇文章的结构框架来看,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
第一,问题的提出。从国外可供借鉴的研究到参考国内的研究两方面进行考量提出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基础教育改革,需要教育公平研究从宏观走向微观,从学校外部走向学校内部,从起点公平走向过程公平,揭开教育过程公平的‘黑匣子’,从而为更好地促进教育过程公平,保障每个孩子在学校日常教育中的发展权与发展机会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同时提出研究任务:其一,界定教育公平的内涵;其二,建构分析框架与研制问卷;其三,数据分析与现状考察。
第二,学校内部公平的内涵。当看到本文题目时我就对其中的“学校内部公平”与“指数研究”存在疑惑,于是我在百度中搜到了杨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科学会堂的发言稿“聚焦学校内部公平”,结合杨教授的发言重新阅读此文章,进行再次理解。作者从分析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各学派、政治哲学家的观点,吸取不同理论类型的特点,对学校内部公平的内涵做出了界定:所谓学校内部公平,前提是对学生基本受教育权利的尊重,实质是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的平等享有。探讨教育过程公平回题所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是否受到公正的对待。具体可概括为三句话:(1)对所有的儿童平等对待。(2)对不同的儿童差别对待。(3)对有特殊需求的儿童特别对待。
同时我还查阅了“指数分析法”来理解“指数研究”的意义。“指数分析法是利用指数体系分析各影响因素变动对总指数的影响方向和程度,以及各因素对总指标的影响数额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对指数的分析,可以综合说明复杂的社会现象变动的一般趋势和规律,分析各种构成因素影响的程度,并进而了解现象变动的具体原因。”作者以指数的方式来探究教育公平的实际状况,分析当前学校教育的公平现况,进而了解其具体原因,推动教师和校长的行为。
第三,学校内部公平的分析框架。作者采取图表的形式清晰、具体列出分析框架。纵向包括四个一级指标:同等对待、差别对待、公正体验、反向指数。每个一级指标下又分出13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又横向细化出若干个三级指标。
第四,问卷的编写与数据搜集。作者在设计问卷题目时,依据学校内部公平分析框架,结合学校的日常实际工作,并依照学生、教师、家长的不同情况进行编写。先后经过多位专家、研究人员的审核与修订才通过。从中我体验到作者做此研究的科学严谨的态度。数据搜集所抽样的学校、班级采取的是分层与随机的方式,数据均为有效数据。
第五,研究数据。在阅读“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时,作者列出的计算公式对我而言是一头雾水,根本看不懂,也不能理解。但作者结合数据统计的结果表格进行阐述分析具体情况时,我了解了两所学校,22个班级的各级指标存在的差异,充分表明学校内部公平状况令人担忧。从分析一级指标方面,得出班级中的不公平现象还是存在,特别是“同等对待”处于较弱位置。从分析二级指标方面,得出机会获得与资源享有处于比较弱的位置,公平感与能力适应的均值低于其它。从分析班级人数的多少方面,得出较小班额班级内部公平状况要好于较大班额班级。
第六,结论与讨论。通过上述研究,作者得出研究框架的合理性,并提出了研究上存在的两种情况:“其一,本研究分析框架的合理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二,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优先考虑了差别对待,比如兴趣适应与个性包容等维度上的内容,反而忽视甚至影响了同等对待的实现。”
作者从第一部分的研究任务开始,一点点解开研究的过程,从大量的数据分析一点点明确研究的方法,从最终的结论阐述一点点明晰研究价值。就如杨教授发言稿中所说:“我们的理想就是做一把尺子既要能够测得出公平状况,也要能够推动教师和校长的行为。当老师、校长知道我们在搜集学生这一周来一共发言多少次,自然而然就会在课堂上让学生发言的时候就会考虑到要照顾一下。当然我们让每个孩子在学校每一天都感受到公平,现在看来可能有点奢侈,但是从长远来看,并不奢侈,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做到有差异的平等在学校最终会变成不言而喻,变成理所当然。”
二、从自己的班级实践来理解,形成新认识,新方式。
在百度中搜寻“公平”一词,其解释为:“ 公平是一个社会学名词,在法律上,公平是法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之一。公是公共指大家,平是指平等,意指为大家平等存在。”本文学校内部公平分析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学校教师对待每位学生是否做到平等,与学生的成绩、相貌、家庭无关?是否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的不同注重差异性的教育?是否针对“特殊需求的儿童”进行特殊对待?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活动中,学生都有参与的权利,参与的机会,作为班主任的我对照“学校内部公平分析框架表”反思自己的行为,哪些做到,需要保持,哪些没有做到,需要改进。
1.在班级管理层面
由于本班学生人数的限制,(五人班级)每个孩子都参与班级管理,所有人都承担班级干部,机会均等。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喜好自由选择班级岗位,做到给所有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例如,班级的座位调换,桌椅摆放,事物分工完全由学生互相商讨决定,不存在身份的歧视、欺侮事件。这也许是学生人数少的好处。但学生对于已经习惯的岗位,不愿意改变,从而错失一些互相学习的机会,如果鼓励大家可以互相交换岗位角色承担不同的职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
2.在课堂教学层面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立根之本,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拓展思维,丰富大脑,提高能力,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我担任数学、语文两门学科的教学,每节课教学目标的设定,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虑,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次的教学,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比较重视两端学生,忽略中间学生,特别是在布置作业与评价方面没有做到因人而异,这就是一级指标中的差别对待没有达到教育公平。学生的学习权是平等的,课堂上学生发言、参与讨论、做作业的机会是同等的,课程与教学资源的享有也是均等的。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教育教学公平机会,让学生产生公正的体验。
3.在班级活动层面
本班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尊重学生意愿,学生具有选择权。每个学期孩子们都会设定一些主题活动,关于自然、节日、生日、安全等方面,从中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开展,孩子们从中体验各种情感的,提高各种能力。并且每次活动后,孩子们要进行总结反思,表达活动中自己喜欢、满意的程度。我在活动中作为指导者,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激励、帮助他们积极投入活动中,平等对待所有人,这是我今后要继续保持教育公平的做法。但在班级日常活动方面对个别学生的引领与指导需要改变方式,要重视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不要为了迎合老师和其他同学而勉强参与。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让困难的孩子感觉到活动中的快乐。
结合实际的对比阅读,让我明晰自己的一些做法也可以提升到理论的高度,自己陈旧的观念需要改变,为了做到真正的教育公平,我必须努力改变。
三、从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中,发现做研究型的教师,真的很难。
第一次接触的一些词语: “指数结构”、“教育指标”、“教育内部效率”、“承认正义”、“社会基本善”、“词典式序列”、“个性包容”、“反向指数”等。 一些数据的计算公式,以及解释公式的句子。这些词、句读到最后,一直觉得难懂。自己的知识浅薄让阅读越发困难,发现要想成为研究性教师,必须广泛的阅读,善于学习、积累,理解能力还要超强,感觉真的好难。
最后在阅读中,我发现了文章有一处值得商讨的地方:第12页中“表4与表5”是不是应改成“表5与表6”。
阅读后
这篇文章读写整整用了两天时间,感觉自己的读写能力很差,迫切需要提高。只要在不懈努力中,自己才会取得点滴地进步。但我一直坚信,无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多大,只要用心去做,在原来自己的基础上一定会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