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二的时候,政治课(忘了是毛概还是什么了)的一次课后作业,当时思绪很多,不知不觉写了很多。】
写文之前,浮现在脑海中的是从小以来各种各样的思考,当时就有一股迫切得想要将之全部记录下来的冲动,然而真正动笔之时又蓦然发现不知从何下笔,想法太多,这才发现自己似乎很久没有审视自己的内心,回味自己的那些想法了。
细细想来,被我称之为“想法”的那些东西又是否担得起“思想”一词呢?全部记录下来又能否算得上自传呢?罢了,就以随笔杂谈的形式记录一些,权且作为目前为止心路历程的反映吧。
思想的吸收期
我也算是个农村人(虽然并未真正干过农活),小的时候家里也不富裕,不过父母都很重视对我的教育,买书的钱向来是不吝惜的。也正因为如此,小的时候得以看了许多的书。虽然大多是童话、寓言、漫画或是传统小故事之类,然而对当时我也是帮助颇大。
从那些寓言、传统美德故事等一类的书籍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要孝顺、要诚信、要善良……思想也渐渐靠近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甚至于像“仁义礼智信”一类到现在都作为我人生的准则;除了做人的道理,那些童话、神话以及科普类的书籍更是丰富了我的想象,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对宇宙起源与毁灭都产生过一段时间的思考。
另外,家长与老师的言传身教也对我早期的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及其以前,我就像一块干海绵般疯狂地吸收着一切,对于生活与做人,向传统、向长辈学习;对于世界的认识,则是在保留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前提下更加愿意相信书本上的科学知识。
生与死,人与动物
现在回想起那件事,仍有些觉得不可思议,想不明白那时的我怎么会有这般想法。
那是一、二年级的时候吧,某天晚上看动画片,看到有人养了猪然后杀掉,看到那猪之前一直在猪圈吃好喝好,甚至在被杀之前还在呆呆地张着眼睛看着杀猪之人呆呆地叫着,下一秒这只猪便永远从动画片里消失了。
当时,我突然思绪乱窜,对死亡的恐惧,对人生意义的迷茫,对人与动物的关系……各种各样的想法一瞬间充斥了我的大脑。我想到死亡,便感到了恐惧,恐惧于不能吃喝玩乐,恐惧于见不到爸爸妈妈,恐惧于什么都不能想,什么都不能做,那一刻我对死的恐惧与生的渴望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点;我还想到了人生的意义,困惑于既然我们迟早要死那么活着有什么意义,我顿感我们就像那被杀的猪,吃喝玩乐,然后有一天我们死了,世上再无我这样一个人。这是何等的悲哀、迷茫!那一刻,我想永生。我还想到那被杀的猪,我对他发出同情,我困惑于人为何能主宰别的动物的生死,同样都是不知为何而生最终又会走向死亡的生物,为何我们似乎凌驾于所有动物之上?……
脑袋好乱,我透过窗帘望向黑夜中的路灯,我在那灯光下看到了黑夜,那是无边的恐惧与迷茫。
我问妈妈,我们都会死吗?我们为什么会死啊?妈妈说人都会死的,别想那么多,睡吧。于是,我睡了。
万幸,小孩子是很神奇的生物,睡了一觉便忘了昨夜的瞎想。不过,这件事却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突出的,我有很长一段害怕走夜路了,生怕有鬼杀死我,我消失于黑夜中。另外的,也是最重要的,我似乎是从那时起开始思索,思索各种各样的东西,不再局限于疯狂吸收他人的思想了。
质疑精神
似乎是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我听说了一句话:不要迷信权威。好吧,也不知道我是仍处在海绵吸水期,来者不拒,还是这话真的对我胃口,我反正信了,信的很彻底,我开始质疑一切了。我质疑父母的行为是否合理,我质疑书中的历史是否真实,我质疑新闻是否是假的,我甚至开始质疑以前被我奉为绝对真理的科学知识……我开始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于是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对于政治课和历史课的兴趣急剧下降,对各类实验课兴趣上升。
这种质疑一切的思维方式存在了几年,一直到差不多高中的时候。
后来我开始明白,质疑是必须的,但是似乎也不必如此彻底。比方说历史吧,研究历史,质疑是必须的,但是对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几百甚至几千年前发生了什么真的那么重要吗?神话也好,史料也罢,我们更多的只是从中学习些东西,或是把他们作为思想文化遗产珍藏,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谈资,这种时候,真假已经不重要了。退一万步将,真要辨出个真假来也我也做不到啊。
于是,我的质疑到了一个正常程度。
自我
后来上了初中,也许是处在所谓叛逆期吧,我发现班里有些男同学还真有点“愤青”的样子,他们或是批判时事政治,说什么什么不好,或是批判当今教育。当时我还是质疑一切的,于是我开始质疑,我想现在政治真的有他们说的那么不堪吗,思考了一段时间,结论是:除了报纸电视,他们从哪了解这么多奇怪的消息,假的吧。鉴于无从考证,我也就不再想政治方面的事了,倒是对他们批判教育来了兴趣。
有人说,现在教育搞的学生都没棱角了,压力也大都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别人如何我就不管了,我想的是我是否如此,我是否丢了自己,后来思索了一段时间,得出答案是否定的。我就是我,从未改变。
我也不太有棱角,但是何必总有棱角,我追求中庸,但不是平庸,只是适度,过的去便也不必大动干戈,真正遇上事该有棱角自然有,平时何必长个棱角戳人?至于做自己喜欢的事,读书再紧张也总是有时间做的。其他亦是如此。
想想差点开始怀疑自己,真的是毫无必要,我一直就是我,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有时候不能尽情那是自然的,生活在世界上总有一定的约束,但若说遵从了某些约束便丢了自我,这确是极其荒谬的。
不想即快乐
记不清是思考的太多太累了,还是高中学习压力太大,我的思想在那一时期又经历了一次转变。
又是关于活着的意义的,那段时间觉得人活着,其实开心就好了,怎样开心呢,也许什么都不想就行了吧。于是那段时间,我的思想发展可以说是停止的,该吃吃,该睡睡,没有高考的压力,在学习上是远不如初中、小学刻苦的。于是,一晃,三年就快过去了。
人生的意义
接着上文讲,高中几乎是混了三年,到最后两个月左右才发现自己上本一都危险了,又是什么都没有学到。我不禁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快乐?这就是我得到的人生的意义?
太扯淡了吧!
这可不是我要的人生!
于是我开始明白,人生还是要奋斗的,去实现自己想做的事,这才是人生的意义。于是,我又开始刻苦学习。
这章标题我起的是人生的意义,到此先回顾一下对人生的思索:
起初,恐惧与迷茫;
接着,异想天开得觉得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长生不老(笔者默默地笑了);
后来,觉得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奋斗到足够有钱、足够有知识、足够有健康去做所有想做的事。
再后来,觉得人生其实只要开心就好,吃喝玩乐就行。
再后来,觉得开心并不等于吃喝玩乐,还是要有一定的目标去奋斗才能开心的。
到了大学,又有了新的思考。我似乎开始真正明白“人不是为了自己而活的(也不知什么时候在哪看到的了)”这句话了。
最近外公身体不好,总说自己活了这么大把年纪了也够了。客观的讲,人总是要死的,然而我们总是不希望自己的亲人、朋友离开自己的,为什么?因为有感情啊。反过来想想我们自己对于我们的亲人与朋友也是重要的存在,试想我们如果哪一天死去了,我们的父母亲朋会伤心,会悲痛欲绝吧。让他人开心,这不也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吗?推而广之,人是社会性的,光是我们与他人的联系,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产生,感恩、同情、热爱……这些感情的纽带将所有人绑在一起,人之为人就在于此吧。有人说人最宝贵的是思想,其实也正是有了这些情感才会有如此丰富的思想吧。
于是,现在我觉得,人生的意义,除了对于自身的,还有对于他人而言的。
结尾
写完这些,觉得其实梳理一下自己的思想还是很有意义的,当你在思考,或者说在思想的时候,真的是种很奇妙很舒适的感觉。人最宝贵的是思想,这话真没错。
到此其实可以了,不过突然发现写着写着都要三千字了,这已经不是作业的规模了吧,估计老师也懒得看了,不过无所谓,本就是自己有感而发才写了如此之多的,也算是对自己思想的回顾与梳理,留个纪念也是极好的。
文中的许多已经超出作业范畴,老师若读,恐怕会觉得大部分都是废话吧,不过既然要写,自然是好好地写,写自己最真实地感受,这才是我,想做遍做,做了便做好,这就是我目前的思想状态。
以思想始,又以思想终,挺不错的,也不知以后还会不会再有这些想法了。
2016年3月6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