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直都在休养倒时差昏睡,吃米饭一顿两碗,脚上的走路磨的水泡又痛又痒。
想想这么一趟旅行给我留下了什么呢?
跟三位本科/研究生聊起过家庭的背景、学习的经历以及兴趣爱好等,总结成一句话,所有的成功都是资源堆积的综合效应。这里的资源涵盖很多,父母的积淀和引导,学校的培养和推荐,还有自己的努力专研,到后来上牛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没有多少人会因为上牛津而欢欣鼓舞,而是他们努力后觉得是在未来的计划中。这种感觉在人生道路上似乎没有经历过,但是希望更多想做的事情更有把握,胸有成竹的感觉很好。
S是印度裔英国人,父母辈就在英国出生长大,一个是斯坦福一个是华威商学院,从初中开始就读威斯敏斯特公学,学费大概35万RMB。和哥哥一起参观牛津,哥哥并不感兴趣,希望过随性生活,他说这就是他要的学校所以从初中开始很用功,学了法语拉丁语印度某小类语言中文等。他跟人相处,很像一个海绵,他不停地吸收不同的人对英国对中国本身的看法。我觉得最“可怕”的人是不展现自己观点的人,因为所有的点滴他都看在眼里并记得,跟你说话的时候除了你从他了解信息,还有会想得到更多但是不太容易被察觉。穿着也很随意,但是重要的场合很注重,比如最后一天Gala dinner,中间安排的所有游学生的KTV等。对于一个19岁的小伙子来说,很厉害了,以后还会更厉害。
G是本土英格兰伯明翰人,母亲20岁就生下她,感觉得出来家境很一般,从来没有谈过父亲,还有一个10岁的弟弟。她一直读的是State school,就是公立不出学费的那种。她吸烟喝酒喜欢啃手指甲希望好好享受生活。她也不会过多关心中国怎样,你们会怎么想,世界以后会怎样,倒是问过我在国内见到的俄罗斯人多吗。她从小被母亲教导好好读书,培养了很好的阅读习惯。现在就读的医学专业,以后很可能读完研究生就留在医院了。她说想去伦敦,即便住在第五区以外都愿意。她会很贴心的准备野餐食物,也会在团队人员有过生日那天准备蛋糕,还有最后一天我们8份午餐包被别人领走她自己去tesco买了几大袋东西,三明治零食饮料等。后来我写信给office,才知道这些所有的都是她自己垫钱并不准备让office知道,或许是因为她的生日的时候大家有给买蛋糕和香槟等。总之是一个很勤恳善待很负责的人。
X是另一组的带队,在poster展示过程中有聊过大概10多20分钟。她是典型的中产家庭,父母是上过一般的大学,父亲是农业顾问,母亲是在家办公的秘书,父母退休后还有很可观的收入,不需要太多操心,家还有个哥哥住得很近。从小还是一直就读于公立学校,被培养得爱阅读爱思考,比起G来更直接更愿意谈自己的观点,但是也会英式的客套。她是学习药学的,以后还是继续读研究生。她说在高中那会有参加过类似的summer school,当时就决定要很努力,一定要上牛津。其实两个人都谈到了小时候的引导和培养,多重要,给小孩可以奋斗又可实现的一个目标。很聪明很犀利也更能审时度势。
在牛津看到过很多躺在草坪上读书的人,拿起一本书就是一个下午。阅读习惯,理解能力都要慢慢培养和加强。还有眼界和世界,从小给小孩输出的是什么,让他接触的是什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