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感觉有价值,就会获得勇气

昨天,我们了解到,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是共同体感觉。当我们把自己看做是共同体的一部分时,才能在共同体中找到归属感。

那么,如何在课题分离中建立人际关系,从而帮助我们找到共同体感觉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下,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1.不批评不表扬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被批评,往往希望得到对方的表扬。

比如,工作中,如果被上司夸奖,我们就会很高兴;和朋友相处过程中,我们也希望得到对方的赞许;在家里,我们更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和认可。

然而,阿德勒却提出,表扬是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也就是说,表扬者是站在高处俯视被表扬者。因此阿德勒心理学的立场是: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表扬。

以亲子关系为例,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一般认为有两个方法:批评教育法和表扬教育法。

随着近几年亲子关系的矛盾愈演愈烈,批评、体罚孩子的方法已经被很多家长舍弃,取而代之的是大众提倡的表扬教育法。

佳佳的父母就是“表扬教育法”的典型代表。他们认为,孩子不能打、不能骂,要多表扬,多奖励,这样才能在爱的包容下茁壮成长。

所以,佳佳是在父母的一路表扬下成长起来。她帮忙擦桌子,妈妈会赞美说“你真了不起”;她给爸爸递拖鞋,爸爸会高兴地说“孩子,你真棒”;她给父母帮忙做饭,爸妈还会奖励她玩具或者零花钱。

久而久之,佳佳就习惯了被表扬。每做一件事情,她第一反应就是,爸妈会不会夸我呢,今天又给我什么奖励呢。

如果父母偶尔没有表扬或者忘记了奖励,佳佳就没有了做事的动力。

阿德勒说,父母经常用“你真棒”、“做得很好”、“你真了不起”之类的话来表扬孩子,无意中营造了一种上下级关系——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

他认为,人表扬他人的目的,是为了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人,这其中没有感谢也没有尊敬。

正如佳佳的父母,他们在表扬孩子的过程中,并没有真诚地向孩子表达内心的感谢,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上的夸奖,其实背后是为了操纵孩子。他们的做法反而让佳佳更容易失去做事情的动力。

阿德勒提出,当我们把人际关系理解为“纵向关系”时,就特别希望被别人表扬或者想要去表扬别人。

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

所谓“横向关系”,就是人际交往过程中,双方虽不同但平等的关系。

在《我们都要好好的》这部电视剧中,杨烁饰演的向前是全球知名基金公司的成功人士,与刘涛饰演的寻找是一对夫妻。

向前努力赚钱,在城市中心买大房子,都是为了给妻子和孩子更好的生活。可没想到,寻找却因为与丈夫的聚少离多,患上了抑郁症,严重到想要自杀。

后来寻找想要结束这段婚姻,向前却不能理解,为什么自己努力拼搏却换来了家庭的支离破碎。

他问寻找:“我努力工作,钱随便让你花,这是多少人都梦寐以求的生活啊,你还有什么不满的呢。”

寻找觉得向前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心里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果断地选择了离开。

向前正是把和寻找的夫妻关系看成是“纵向关系”,没有从内心真正地关心妻子,不知道妻子的需求是什么。一味地以为只要有足够的钱和经济地位,就能给家庭带来幸福。

其实,职场上的成功人士和家庭主妇只是劳动场所和任务不同,他们在地位上是平等的“横向关系”。

阿德勒说,如果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无法摆脱纵向关系,就很容易被对方操纵,看不到自己的价值。

2.鼓励和感谢

说到“操纵”,阿德勒在讲课题分离时,提到过“干涉”一词。他认为,人之所以会去干涉别人,背后实际上也是一种纵向关系。

正是因为把人际关系看成了纵向关系,把对方看得比自己低,才会想要去干涉。人们往往希望通过干涉行为,把对方导向自己希望的方向,这里的干涉就是操纵。

比如,父母命令孩子要好好学习,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却因此引发很多矛盾和冲突。原因就是他们总是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操纵孩子。

阿德勒提出,在任何一种人际关系中,我们都不能干涉对方。当对方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做的是提供不加干涉的“援助”。援助的前提是课题分离和横向关系。

所以,父母首先要理解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自己和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不能居高临下地给孩子发号施令。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帮助,引导孩子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想办法让孩子学会如何独立面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境。

阿德勒心理学把这种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称为“鼓励”。

要做到鼓励,首先我们要进行课题分离,然后在接受双方差异的同时,与对方建立平等的横向关系。

那么,具体该如何鼓励呢?不能批评,也不能表扬,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阿德勒告诉我们,要学会说谢谢。发自内心的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谢、尊敬或者喜悦之情。

在学校,老师经常会让学生帮忙做一些事情,比如送课本回办公室,帮老师打水,倒办公室的垃圾等。学生们也乐意给老师帮忙。但是却很少有老师会对学生说声谢谢。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的。有一次,我上晚自习的时候很不舒服,让学生帮忙接了一杯水。我没有说谢谢,觉得理所当然

等我想让学生帮忙接第二杯水时,我突然觉得说不出口。因为我发现,当我以老师的身份去命令学生时,学生表面上会听从,心里或许不乐意。

于是,我改变了说话方式,对学生说:“老师不舒服,能再帮我接杯水吗?”

当学生把水再次递给我时,我对他说:“谢谢你。”

我发现学生脸上有一丝诧异,也许他从没想过这么小的事情,老师居然会说谢谢。

这位学生原本不爱学习,自从这次以后,我发现他改变了好多。尽管成绩还是比较落后,但是在学习态度上有了明显地改观。

阿德勒说,人只有在亲身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继而有勇气改变自己。

正如我的这位学生,成绩落后的他在班里本来就有些自卑,但当我感谢他帮我接水时,他意识到尽管自己在学习方面有所欠缺,可是也能够在其他方面帮助别人,自己还是有价值的。于是,他选择了改变。

因此,阿德勒提倡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想办法和对方建立横向关系,多鼓励他人,主动关心别人。当我们在共同体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时,也就有了面对生活的勇气。

3.存在就有价值

阿德勒说,只有对别人有用,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有人不禁会问:“那是不是意味着,当我们对别人没用时,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阿德勒明确否定这一点。他说,判断一个人是否有价值,不能用“行为”标准,而要用“存在”标准去看待。

具体来说,就是不要看他做了什么,而要对其存在的本身表示喜悦或者感谢。

豪豪是个特别调皮的孩子,妈妈见人就抱怨说:“我家孩子不好好学习,一天到晚净给我闯祸,简直让我头疼死了。”

从豪豪妈妈的嘴里,很少听到孩子做过让她高兴的事情。据豪豪爸爸反映,其实豪豪除了淘一点,还是很懂事的。

妈妈生病的时候,豪豪会和爸爸一起帮忙做饭,收拾碗筷;奶奶过生日的时候,他还会提醒爸爸买生日蛋糕。

豪豪爸爸说,豪豪妈妈总是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放,以至于孩子正常的淘气在她眼里都成了闯祸。豪豪现在被妈妈打击的都快没有了自信。

他希望豪豪妈妈能多看看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孩子,不要一天到晚总是抱怨。

很多父母也像豪豪妈妈一样,习惯用孩子的行为来评价他,包括他的成绩和平时表现。阿德勒告诉我们,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不要用行为标准去看待他,想想他出生时带给我们的喜悦,从零出发,我们就能对孩子的存在心怀感激。

    或许有人会反驳说:“这简直是纸上谈兵,谁能在现实生活中做到这些呢。”

阿德勒说,不管他人是否合作,先从自己开始。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想办法和对方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

阿德勒还强调,这里的平等并不是说,让我们像对待朋友一样去对待每个人,重要的是保持意识上的平等。遇到分歧时,我们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而不是随波逐流,或者一味听命于他人。

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平等的关系。只有我们主动去改变,才会使所有的人际关系朝着“横向”发展,从而更好地处理各种矛盾与冲突,重新获得幸福。

-【结语】-今天我们了解到,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和对方建立横向关系。只有在共同体中看到自己的价值,才能在人际关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摆脱烦恼。

那么,仅仅在共同体中觉得自己有用,就可以找到共同体感觉吗?有没有具体的方法呢?

明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下,建立共同体感觉的方法。

-【今日话题】-阿德勒强烈否定赏罚教育,提倡不批评,也不表扬,而是用鼓励的办法教育孩子。你赞同他的观点吗?在你的人生路上,父母又是怎么教育你的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故事。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欢迎转发给你的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阅读好书,共同成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