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209字,阅读约需3分钟。
昨晚7点多,一位家长发来了QQ信息。
老师,我是某某的妈妈。下午发的孩子成绩我看到了,孩子在学校托管,放学回来的晚。我刚才问他历史怎么回事,我的语气不好。他哭了,说是今天肚子疼咬牙坚持上学的。上午第三节课开始的,中午饭吃了,也吐了,下午喝了几杯热水好多了,现在也不疼了。我跟他说了,下次如果再有哪儿不舒服可以跟老师请假,他说害怕老师不准。我说他了,你的历史没考好,肚子疼是借口,虽然也有影响,但学得不扎实才是主要原因。他说妈妈你问一下历史老师,能不能再给我一张卷子我再默写一次。你拍个空白的卷子给我,我念着让他重新写答案。
当时我正好在办公室,还没有下班。上面这段话,是分成几条信息发来的,字里行间,闪烁着焦虑与期待。立即查了一下,阿文升级成绩的综合排名是中上游,还不错。
这段话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关键信息呢?
因为历史课堂小测成绩不理想,妈妈只问了一句话,初二男生阿文便哭了。是不是家教过于严苛,孩子脸皮又太薄?
上午肚子疼,中午吐了,下午好多了,这与下午第一节的历史课测试成绩不佳是否构成因果关系?如果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孩子找了借口就是为了“自保”,是不是又能反证出家长的过于严厉?有些孩子说谎,就是想逃避家长的批评与惩罚。孩子如果真的说谎,是否必须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阿文主动想再默写一次,态度诚恳,家长和老师是不是应该设置弹性政策,允许其修补成绩?考不好没关系,再来一次,若成绩提升,就适当调整原来的分数。就像我们开车违章扣了分,通过网上学习、答题,是可以适当补分的。
非常负责的家长想通过念题,让孩子再答一遍。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是不是有必要?家长的职责是什么?是教师的替补,还是教师的助理?是不是应该在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激发孩子的成长动机,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上下功夫?
我给家长回了信息,好言宽慰:别着急,我正好在办公室,还没回家。我找出他的卷子与同学的卷子,让孩子对比着看看。不要批得太重了。慢慢来,刚开学,不急。
为了提高交流的效率,我发了几段语音过去,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阿文妈妈也发来语音,与我交流。孩子的可爱面孔与家庭教育的现状,便愈发清晰了。
今天上午有一节历史课,我认真观察了阿文。瘦高个,坐姿端正,听讲认真,书写速度较快,没有大的问题。背书声音偏小,嘴唇微动,眼中似乎缺了一点光彩。看上去,性格内向,信心不足。我表扬了阿文上课的认真,试图建立情感链接。师生关系就是生产力,关系近了,教育才会发生。
我将课堂的情况,又反馈给了阿文妈妈。她表示感谢,并说,昨晚就和阿文讲了:经过老师一说,我感觉到自己做的有不好的地方。我就不喜欢别人对我说话语气不好,以后会注意的,你也可以直接提出来。做的不好的地方,妈妈以后都会改。
这番话瞬间让我感动。一个肯于向孩子认错的妈妈,一个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妈妈,一个主动与老师深入沟通的妈妈,一定是一个了不起的妈妈!
2024年9月11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