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留学的一些看法
挣钱的一些痛苦真相
十年寒窗 VS 三代从商
考研,留学的一些看法
新的一年,大家都忙着总结,今年于我而言的总结是:了解到更多挣钱的真相。
2021年,全国有457万人参加了研究生考试。这条消息能推断的唯一真相是,学历越来越不够用了。值得一提的是,媒体报道工作难找,福利待遇低等现象容易对现实观点产生偏移。
“学历不够用”和“找工作难”是两个概念。对于找工作而言,我的观点是,越大的城市包容度越高,机会越多,会玩智能手机会讲普通话就能找到工作了。
相对考研,有接近过半的研究生是不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的,不要轻信网络调查,研究生学历并不能反应挣钱的水平。如果家里需要忙着挣钱,选择考研已经错过了年轻时期很大一部分试错机会。
研究生学历,最客观的优势仅仅是你比他人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在岗位选择上有着进可攻,退可守的局面。
如果挣钱对你很重要,千万不要盲目考研。学历可能会欺骗你,但钱不会,尽早提高挣钱的能力,对金钱的认知,守住钱这些能力才是重要的。
而出国留学,如果没有较强的民族信仰,没有形成自己深刻的价值观,学生很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思想是开放了,也迷失了。不可否认自信自强的留学生有很多,相比之下,早早将孩子送出国读书的人,在接受国外生活和文化后,只是想选择一份安逸。
有多少留学生最后活成了方鸿渐(《围城》)那样。很多学生认为考研和留学,会带来更高的工资待遇。这个想法企业已经不买账了。
挣钱的一些痛苦真相
学历不够用是事实,提升学历也没有错,但选错了专业读研却是更可怕的。考研和留学两种方式都不限制年领,我认为读万卷书后工作再决定是否提升学历是最好的选择。
毕竟在校园的时间里,社会对于实习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是完全两个不同的待遇。
实习大学生尚有优势,一个不着急毕业的实习生依靠高校背景为背书,个人发展为愿景,依靠实习生这个身份不断向上,投机取巧找到更好的工作。
这个逻辑是没有问题的。企业对一个实习生的待遇姿势固然要比一个应届毕业生好。
但一部分大学生陷入了拿大厂offer刷简历的怪象当中。其实任何一个行业精英都知道,如果没有在一个项目呆满3个月,或者在这家公司做满半年,谈不上什么经验。而这些大厂光环只能吸引住没有光环的人。
回到最开始议论的话题:挣钱的一些痛苦真相。很多人认为打工挣钱是靠个人能力的。或者说挣钱多少取决于他所创造出的价值。
而事实上,大多数人所谓的能力,不过是办事认真仔细,工作态度认真,熟练操作电脑软件。很大程度上,决定能挣多少钱的,是这份工作的市场价是多少。
我们这代人要清楚的认知到大学生的劳动力是过剩的。带货,送外卖,跑代驾这些工作薪资和刚步入企业的互联网农民工薪资持平。
挣钱的真相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最终还是市场决定了这份工作最低多少钱有人干。
前公司有一位叫W姐的前辈,在我看来像是校园里一个同系学姐的角色。她来公司5年有余,公司大小事务多少都有接手。分公司与总公司的项目对接,员工工资,报销款等,会议记录,政策申报等。能力非常厉害了。但公司每年盈利几千万,W姐一个月6000块钱,并不是老板黑心,这是市场共同决定的。
为什么有的人选择创业?创业的意义就是把现有能力发挥出的价值在市场上体现出来。真正的能力——体现在对形势的准确判断,思维逻辑的缜密,以及接待事物的能力。
十年寒窗 VS 三代从商
最近网上有个很火的问题:努力学习是不是真的没有用?人家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的十年寒窗苦读?
先说观点:十年寒窗当然比不过三代从商。听起来很残酷,因为没法比。《穷爸爸富爸爸》作者罗伯特的观点是学校体系永远不会叫你关于钱的问题,学校体系是教你如何做一个打工的人,做医生,律师,专家。
学生吸收了什么样的文化,就等于造就了什么样的人。如果要比挣钱,长江商学院、中欧商学院这些以创业办学目的的学校才能参加比赛。
如果想在25岁挣钱,并且不是靠单纯的出卖劳动力和时间去挣钱的话,必须具备长线思维,简单地说:在20岁左右时,找到一技之长,如果没有,那就找到愿意拿来安身立命的东西。
雷军在一次采访中说:人生不要太多的勉强,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没有直觉,撞到什么就做什么,冥冥之中注定的,先做了再说,早失败早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