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乌合之众》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古斯塔夫.勒庞写的心理学著作中,这本最为出名,估计是因为是些基础理论,比较容易理解。

          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学什么东西的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因为我们现在生活在群体中,寡居或者归隐山林的毕竟在少数,这本书即使不能让你成为一个明智的人,但也能让你成为一个不人云亦云的人。

          书共有三章,分别是群体心理,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后两章主要写的是原因和举例,我就不详细写了。

          给我印象深刻,或者是能引起共鸣的是第一章,勒庞深入浅出的介绍了群体心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说了一句特别简单的话“一千个人偶然聚集在公共场所,没有任何明确的目标,从心理学意义上说,根本不能算是一个群体。”

          很多人觉得群体就是一群人,但勒庞从意识的角度说明,群体受不同因素的影响,有一定的目标才可以称为群体。

            赘述这么多,主要是想说下面这个点: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群体冲动,多变和急躁,轻信和易受暗示,情绪夸张与单纯,偏执专横和保守,还有群体的道德。

            每一点,都能在我们如今生活的群体中看到影子。现在所谓的道德绑架,一个老人在马路上摔倒了,到底要不要去扶,如果有一个人去扶,说不定会被讹诈,如果别人看到或者拍到,路过的人没有去扶,又会有很多人说,这个人冷血。很有可能还会人肉,大家一起声讨他。

            还有,青春期的孩子,三五个小团体,打架斗殴,有时候或许就是因为一个人逞能说了句狠话,怂了又会被一起的人看不起,那个最先出手的,莫名有一股英雄主义作怪,往往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这种群体事件比比皆是,俗话说“三人成虎”群体是最容易被鼓动的,要不怎么当初拿破仑躺在床上要咽气时,还不忘要修所罗门神庙(这里是指群体信念的问题)

          在书的最后,勒庞写“历史告诉我们,当文明赖以建立的道德因素失去威力时,它的最终解体总是由无意识的野蛮群体完成的。迄今为止,彻底摧毁一个破败的文明,一直就是群体最明确的任务。

          我们生活在群体中,最基本的就是要了解它,如果可以,更要学习并且运用它,就像我们之于风,风之于风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乌合之众》以十八世纪欧洲战争为背景,分析当时作为主体参战的群众,他们的心理特征,借以表达对法国民族文明的失望与不...
    0121af403f65阅读 591评论 0 0
  • 第三卷 第一章:群体的分类 把这些群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异质性群体a.无名称的群体(如街头群体)b.有名称的...
    我的读书笔记薄阅读 362评论 0 0
  • 乌合之众 第一章:群体的一般特征 构成群体有两个条件:(1)个体的个性消失;(2)感情与思想关注同一件事情。群体的...
    我的读书笔记薄阅读 299评论 0 0
  • 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组成群体的不同成员在做出判决时,其智力水平无关紧要,陪审团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已经知...
    我的读书笔记薄阅读 431评论 0 1
  • 点燃从旧盒里翻出的香烟 我不抽 坐下看看 右手垂在椅子边 然后再把星火熄灭 已过去了那总爱一个人坐在花园抽烟的日子...
    逗比小和尚阅读 27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