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儿今年高三,明年即将他人生中第一次大考——高考。那个曾经迈过中考独木桥的他,步入高中后他尽情演绎着青春期的叛逆大戏,而我偶尔客串,或“纵容”他周末去看一场电影,甚至事先订好票,再发一信息提示:娘容忍你的偶尔“放纵”,但应该有个度。或在他的“暗示”下,禁手机期间在学校开运动会时把手机交给他:适可而止。“请相信我”。尽管结果差强人意,但我从未后悔过自己对他的各种“纵容”,因为,他虽说是我的孩子,但也是自由的个体,无需事事按大人的意愿来。
中考的略胜,他就读于省城的重点高中。我相信他步入高中的那一年也是意气风发的,尝试着用各种方式表现自己,偶尔发表几篇文章于学校网站,写几副软笔字送去参赛,用心书写各项作业,只为每期的家长会能被老师派任在黑板上用粉笔写欢迎词……
他一直在努力,只是不懂得轻急缓重,成绩一直止而不前,常常避重就轻,有些科目的分数怎是一个“惨不忍睹”了得,那段时间他沉迷手机,和大多数青春期孩子一样,偷偷地买手机,荒废学业,从一个中考骄儿演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学渣”。
知子莫过于娘,一直知道他骨子里的傲骄,他或许只是换种方式证明自己,或许在成长的路上打了一个盹,我相信他,于是选择来到他的城市陪读,这不是单纯意义的陪伴,我要用的日常告诉他:每个人都不易,但妈妈不愿当逃兵,你也一样,我们并肩作战吧。
一边容忍着他的各种不听话,一边托管几个孩子的伙食,做手工品,卖土特产,不是口头和文字的教育,是生活的点滴浸透。那个大男孩慢慢苏醒,控制玩手机的频率,和我一起从一楼搬50多斤的土特产到四楼,甚至还戏谑说:这一笔有多少收入啊?看着满头大汗的大男孩,欣喜着:他是我的孩子。
虽然在文理分科时,我们好像达成了某些共鸣,他选择了理科,可经过高二一期的“努力”,成绩仍然不前,这时关心他的老师都劝他转文科,我和他父亲也觉得文科或许更适合他,甚至怀疑他理科思维欠缺,仍然没有太多的争辩和纠结,他只问了我一句:是你们在读书?还是我在读书?读文科和我以后的就业没半毛钱关系。我再一次选择相信他,因为他是我的孩子。
高二二期,青春叛逆期已平和,我们倒像两个志投意和的好朋友,可以任由他翻看我的微信朋友圈,偶尔还帮我编写文字,一起写文章去学校网站发表,承诺把手机放置老家,杜绝诱惑,看似所有波澜已静谧。然,成绩仍然年级垫底,看他天天兴高采烈,我暗虑:这哪是一个有斗气的孩子。偶尔看他寡寡欲欢,又担心他压力太大,或许这种感觉只有亲娘才有,为了释压,我把焦虑释放在文字上,把他的毛笔字成品晒于朋友圈,只想告诉自己,他有太多优点,只是暂时未放光芒,我愿意等待,他偶尔会泼墨挥豪,写成书法作品送与同学或老师,写至深夜都不觉得疲惫,不反感我把他作品拍照发圈,甚至还反省自己练习太少,进步不大。我暗暗记在心里,和他父亲商量,或许走书法专业是个不错的选择,何况他如此喜欢写字,于是着手去打听这方面的老师,书法老师对他的字称赞有加,说有书法功底的孩子走这条专业确实轻松很多,似乎看到光明,我欣喜若狂和他去商量,话至一半,他抢白道:我是喜欢书法,但从没想过走书法这条专业,更不会找一个和书法专业有关的工作,我喜欢写字,只是爱好而已。我再一次默认了,只想他做真正的自己,因为他是我的孩子。
正值高三,他依然在努力,按自己的方式学习,成绩依然垫底,我依然纠结,但很少左右他,喜欢但不欣赏他所说的那句话:你不要和别人一聊天说我好,你就觉得我好,别人讲我不好,你就觉得我一事无成,其实我一直是这样,永远遵从自己内心而活,不管将来怎么样,我愿意为现在的所做所为买单。
现在仍然帮他在家教老师那找借口逃课,帮他因晚起床怕迟到到班主任那请五分钟假,晚自习后陪他去吃夜宵,顺便娘俩喝杯啤酒,只要不触及底线,我会继续“纵容”他,因为他是我的孩子,只想做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