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知去向的某新锐主持人的自传中有一个标题,我一直印象深刻,即“搞关系,必须的”。那个章节的内容大概三层意思,其一,祛魅如今中国青年深恶痛绝的“搞关系”;其二,援引其在西方社会的观察;其三,其个人的诸多“老朋友”的案例。这三层意思中的一个核心观点便是,社交=搞关系。
如这位主持人所观察的,中国无论是身处国际盛会中的领导人还是坊间的一般民众,都不善社交。当然,这个社交是西方社会意义上的社交。而在他看来,西方社会中的这种社交其实质也就是“搞关系”。毕竟混个脸熟以后,很多事情才有可能,不是么?而这个“搞关系”中国社会也有,但似乎因为一系列的灰色、甚至黑色的案例,使得至少年轻群体深恶痛绝。
然而,互联网真是奇妙,不仅在物质层面高歌猛进,在观念层面也是狂飙突进。
8月22日的“新媒体及互联网传播主题沙龙”是我加入TEDxChongqing策展团队后第一次完整地参与一次TEDx events的从策划、筹备到正式活动的过程。而且,很有幸,还担纲了一次主持人的角色。然而,也正因为是志愿者的关系,我一直在台前幕后忙里忙外,故而没能像此前作为观众的几次那样对于讲者的演讲内容特别印象深刻。
不过,也恰恰是因为全程参与的志愿者的关系,当我审视整个现场活动时,也有了我想是作为观众难以获得的思考吧。
这次的Salon有四个Session,Session 1和Session 3是讲者的演讲,而Session 2和Session 4则是我们创新的玩法。Session 2是我提议的一个TEDxOne Talks的项目,给观众1分钟,讲一个故事,聊一个想法,说一个观点或是谈一个创意,这个环节旨在避免传统TEDx活动讲者对观众单向的传播,并为观众之间创造更多的连接机会。Session 4则是与讲者的深度连接。
在Session 2环节,本以为观众会很拘谨而导致冷场,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人们非常热情地上台来通过演讲给自己打广告,营销自己所正在做的项目或者就是单纯地自我营销。
Session 4环节,更是连向讲者表达求职意向的问题都有人提出来了。
当然,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当活动结束,当我站在“新媒体及互联网传播主题沙龙”的主题Slogan下,看着观众们手机与Pad共刷,微信与微博齐加。观众不断地和讲者套着热乎,观众之间也在进行着各种连接。
然而,这所谓的连接不就是“搞关系”么?所谓的“社群互动”不就是集中起来“搞关系”么?套上了一个“互联网范儿”的概念就不是“搞关系”了么?
不过,事实就是,到场的众多年轻人非常愉快地在活动期间和结束后,与讲者、我们策展团队的志愿者以及观众之间进行着名为“连接”和“社群互动”的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