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说起。
在陕西黄龙一个四季如画的小山村里,有一个长得黑黑瘦瘦的小女孩,一头乌发编成两条长长的麻花辫垂在腰间,那漂亮的麻花辫随着走路有节奏地左右晃动、摇摆着。
小女孩名叫小芳,她可不是那首《小芳》歌曲中所唱的小芳,虽然她们有一样的名字,有一样美丽的麻花辫。这个小芳是特立独行的小芳,她天生喜爱音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洒下一路跳跃的音符。
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校分配来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她是北京知青,会弹琴唱歌跳舞,于是学校让她教唱歌课。小芳别提有多高兴了,只要有唱歌课,她总是学得非常认真,也总是全班第一个学会。如果老师让分组唱的话,她就成了各小组同学争抢的香饽饽。因为小芳唱歌从不跑调,她在哪一组,哪一组的歌声就特别嘹亮动听,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至今小芳都记得这几首歌:《我爱北京天安门》《小汽车》《火车向着韶山跑》。因为老师把这几首歌编成了舞蹈,让全校学生边唱边跳,那优美的旋律伴着欢快的节奏,深深地植入她的心灵深处。
上初中时,学校也没有音乐课。有次班主任请高中的一名女同学到班上给同学们教唱了一首歌,歌曲是电影《春苗》的插曲。曲子高亢悠扬,飘逸动听。小芳还记得歌曲开头的两句歌词:“翠竹青青哟披霞光,春苗出土哟迎朝阳……”那个女同学的声音甜美悦耳,久久回荡在小芳的耳畔……
高中时,进入八十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举国上下,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天,班主任领着一名女教师来到教室,高兴地说:“同学们,今天请王老师给大家教唱一首具有时代气息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大家欢迎!”同学们掌声雷动,那个高兴劲啊简直不要不要的了。随着王老师嘹亮的歌声,同学们很快就学会了这首轻松愉快、时代气息浓厚的歌曲:“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花儿香鸟儿鸣,春风惹人醉,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
土地承包后,家里粮食获得了大丰收,经济条件有所好转,父亲为家里买了一台红灯牌收音机。这台收音机功能特别强大,在地处西北深山老林的村庄里,竟然能收到好几个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套、二套,河南广播电台、陕西广播电台、山西广播电台等媒体。这台小小的收音机为小芳打开了音乐天地的大门!每天下午放学,她都要拧开收音机,听电台里播放的歌曲,并跟着学唱。小芳的听记能力和对音乐的感悟能力超强,听第一遍,基本记住了旋律;听第二遍,记住了歌词;听第三遍的时候,词曲能熟练结合起来;听完第四遍,能把歌曲情感完美演绎出来。
小芳从收音机里学会了很多八十年代初流行的歌曲。李谷一的《乡恋》《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等,于淑珍的《泉水叮咚》《牧羊曲》等,沈小岑的《请到天涯海角来》,苏小明的《军港之夜》,程琳的《酒干倘卖无》《信天游》《熊猫咪咪》,朱晓琳的《妈妈的吻》,还有邓丽君的歌曲……太多太多了,一下子还真是说不完啊。
在学校,一到下课,同学们就围在小芳的身边,听她唱着在收音机上学的歌。还别说,小芳为同学们唱歌从不扭扭捏捏,总是大大方方、声情并茂地演唱着,而且她会模仿不同歌者的声音特色,学谁像谁,表现得惟妙惟肖,同学们听得是如痴如醉。有一次,班上一个从县城转来的女同学听了小芳的歌,感到很惊奇。她问小芳是不是从哪个城市转来的,小芳如实回答说不是,就是本地人。那个同学满怀疑虑,那你怎么会唱这么多首歌?我在县城也没听过这么多的歌呢。小芳微笑着说,我是跟着家里的收音机学的。不是吹的,小芳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中华小曲库啊!
小芳爱唱歌,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她在学校是下了课就唱,在家里帮妈妈做家务也唱。你看她做饭唱、洗碗唱,扫地唱、喂猪唱,洗衣唱、挑水唱,上山拾柴唱,下山打猪草唱……也就是说小芳在哪里,哪里就有她悦耳的歌声。有时妈妈会嗔怪小芳道:“你唱吧,长大了,以后到你婆家,看你婆婆不打你才怪呢。”
妈妈说归说,小芳依然故我唱个不停。因为,在她的心里音乐太美好了,她的世界里永远流淌着浻浻不断的音乐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