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主要认识了麻黄汤的主证和结构搭配,延伸了SARS的反思和用针法来治麻黄汤证。今天的内容主要是麻黄九禁,也是汗法禁例,还有合谷、复溜针法,麻黄汤与喘。
一、麻黄九禁:
【7.18】:脉浮紧者,法当汗出而解。若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须自汗出乃愈。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也。须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宋本第49条)
【7.19】: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所以然者,以荣气不足,血弱故也。(宋本第50条)
【7.56】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宋本第83条)
【7.57】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宋本第84条)
【7.58】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宋本第85条)
【7.59】 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当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宋本第86条)
【7.60】 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宋本第87条)
【7.61】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痛,与禹余粮丸。(宋本第88条)
【7.62】 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逆。(宋本第89条)
1、 心悸,尺脉迟,尺脉虚的不可汗。临床上,可用加味小建中汤来滋补阴的补阳药调整之后再发汗,如宋朝许叔微的医案用的是当归跟黄芪建中汤。因为麻黄汤发汗除了会耗阳气还会动到荣气和营气,所以除了补阳,还要滋阴。如真武汤和理中汤属于纯补阳的药,补了后血还是干干的。
2、 咽家不可发汗。因为咽喉干燥,说明足少阴肾经能量不够,不可发汗。人的六阳经都会上到头,肝脾肾三条阴经不上到头,但是会到脖子。
3、 淋家不可发汗。总在尿道发炎的人,下焦湿热,津液不足,如果发汗更会损伤津液,人会更烧。
4、 疮家不可发汗。总是在长疮,气虚,血虚,津液不足,不可发汗。
5、 衄家不可发汗。三天两头在流鼻血的人。血虚。
6、 亡血家不可发汗。比如刚捐血后,血虚不可发汗。
7、 汗家不可发汗。很容易自汗和盗汗的人。
8、 脾胃非常虚冷,寒凉的人不可发汗。里面已经很冷了,麻黄会把里面的阳气拿到外面来打敌人,那里面就更加虚寒了。
二、麻黄汤证之合谷、复溜针法
以上“咽、淋、疮、衄、血、汗、寒、心悸、脉迟沉微者”,不能用麻黄汤证的情况,可以用“平补平泻”的合谷、复溜针法来治疗。
1、 穴道通常在两块肌肉之间、或者肌肉骨头之间或者两块骨头之间,比较容易摸到。
2、 平补平泻就是针捋一捋有觉得酸麻的感觉就好,留针15分钟。两只手和两只脚的合谷和复溜都要下针。
3、 复溜是足少阴肾经上的穴位,能够温肾阳,升膀胱之气,合谷是一个能够开皮表的穴。所以搭配起来就是补肾开皮表。
三、麻黄汤与喘
【7.5】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也,宜麻黄汤。(宋本第36条)
1、 太阳和阳明合病的表证是:“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痛”,那如果又喘而胸满者,说明邪气主要还在表面,脉浮紧,无汗,直接用麻黄汤发表。
2、 太阳阳明合病,为什么不用阳明的下法的方剂?一是因为从条文来看,邪气并没有到肠子里,那通大便没有意义,而且会伤到人。二是既然病邪主要凝聚在表面,那直接开表就好。
3、 如果是太阳和少阳合病,有的时候小柴胡就可以解决了,因为小柴胡汤是从少阳往外发,顺便连太阳一起发掉了。
【7.6】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宋本第37条)
1、 这是比较特殊的情况,就是一个病人感冒了十天才来看,那要具体辩证,如果脉浮细而嗜卧者,那就说明表证已解,身体正气已经回营休息啦。当然要区别于少阴的脉沉细但欲寐的情况。
2、 如果是胸闷胁痛的,身体侧面痛,用小柴胡。清淋巴。
3、 那还是脉浮紧无汗的情况,用麻黄汤。
今天的内容很简单呀,没啥特别想说的,只是感觉到针法安全又好用,但是在操作上会有风险,找准穴位,力度,得气等等,总之我目前还没法超越自己哈哈,不敢操作针灸,自己也不太喜欢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