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我老觉得自己走路带火、特别焦虑。我认真地反思了一下,发现我的焦虑情绪根本不是来自任何一件具体的事儿,居然我每天都在为一个毫无意义的假设在焦虑:明天要是没有时间写简书怎么办?这件事不可能啊,既没有发生过,也不可能是个真问题。
焦虑相关的症状不仅是儿童最早出现的心理问题。而且焦虑症如果处理不好,它就会“呼朋唤友”,把其他心理问题陆续招呼过来,伴随你一生。
孩子在4岁时候可能会有怕狗、怕黑的恐慌现象,这个问题不解决,到了7岁,儿童就可能在怕狗、怕黑的基础上,出现分离焦虑。
甚至,有些成年人一离开父母或者照看的人就紧张或者恐惧。而小老鼠在长期的压力环境中生活,也会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情绪和焦虑行为。
这一点人们早就知道,也有大量的研究在试图解释其中的道理。华师大靳津教授就有研究说明:问题可能并不在动物的大脑里,至少不只是在动物的大脑里。
在重压之下,动物的免疫系统会出现功能失调——本来负责帮助免疫系统识别入侵病原体、快速启动杀伤程序的免疫细胞,会释放一种叫作“黄嘌呤”的化学物质。
其实有不少让家长焦虑的问题,在她眼里根本就不是问题。对于缓解焦虑,心理学家也给了几个具体建议。
从今天开始,就由我来跟你分享一下心理学的观点。
比如想缓解焦虑,我们要学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成长设定一个合理的预期,学会和现阶段的问题和平相处。
随意,做事解除焦虑最好的方法,比如真的吧这篇文章写出来就是我解决“不能写了怎们办?”这种焦虑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