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集中论述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通过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有效贯通、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完善科技创新链,条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数字经济时代,随着国际发展环境的变化和国家战略方向的改变,产业发展开始走向科技化、数字化、绿色化,这些变化均促使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根本性变革:从人力资源到人力资本理念的转变,释放人才活力、挖掘人才红利。由于全球贸易壁垒持续增大,各国对技术的自主可控性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促使各国对底层技术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持续加强,这些都促使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技术研发人才成为重点争夺对象,高端人才尤其是战略科学家的需求日益突出。当前,我国在很多关键技术领域均处于落后甚至“卡脖子”的状态,这些领域中具有战略作用的科学家将成为提高中国科技竞争力、追赶国外先进水平的重要资源。
畅通教育链条,打通人才一体化发展中的堵点卡点 。新时代以来,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东部地区具有地理禀赋和经济基础,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够获得较好的初速度和加速度;中部地区的传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强劲的产业基础;而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在各方面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面对堵点卡点,做好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以战略意识统筹布局“三位一体”,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纵深推进赋能蓄势。党的十二大到十四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对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用。可见,“三位一体”具有鲜明系统性和问题导向性,不仅要解决理论、逻辑、历史问题,更要系统解决制度配套、政策制定、力量分配、时空布局等问题,发挥集成功能以释放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最大战略的强大合力。
完善人才培养链条,促进人才政策系统的整合。强化不同人才政策工具的综合集成,促进人才政策资源向前沿科技产业关键环节、薄弱环节、高端环节倾斜,保持政策实施的稳定性、连续性。促进产业政策与人才政策协同配套,支持各地在更加开放、更加市场化条件下探索制定区域性人才引育政策,聚焦于产业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工作的靶向性。同时,为校企人才合作培养“牵线搭桥”。充分利用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科研院所等资源,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以及科技头部企业合作,促进企业与人才个人或所在院所单位的开展项目合作、建立人才对口交流、输送机制,解决企业人才短缺难题。(布尔津县委组织部 李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