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家长一辈子的事业。给孩子机会,是家长的必修课。
孩子尝到购物的好处后,每天下午到点就发信息我:“妈妈,我们去买菜了。”
孩子买菜,这是锻炼独立的好时机,又能减轻我的负担。我肯定高兴,并乐享其成。
实际上,姐弟俩是借买菜的名义,过嘴瘾。
下班后,我才把家门推开一条缝,儿子就发现了我。
“妈妈回来了,我们快躲到小床上去。”
他边喊,边爬。手脚并用,麻溜地站到了二层小床上,咧嘴对着我哈哈笑。
这时,女儿也合上书。她笑嘻嘻地说:“妈妈,你看我们的战果,可丰富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案台上的大西瓜,足有七八斤重。
其次,是一条小鲫鱼和火锅圆子(香肠、圆子、藕片混合一起的菜)。
再次,是一袋散称的旺旺雪饼。
然后,是两袋果冻和辣条。
她说:“妈妈,我们今天买得太嗨了。以后我们周六才会这样买,其他时间都不会了。”
她边说,边对我挤眉弄眼。见我没有说话,又对我作揖。
实际上,她们去买菜时,我心里就有底。
回家前,我叮嘱先生:“到家后,无论孩子买了什么,都不要训他们。孩子只有会买东西、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才懂得花钱。”
小时候,爸妈常年在外打工。一年的零花钱他们出门前就会给我们。足足有四五百元。
那时四五百元,是爸妈两个月的工资。他们从来不过问我们怎么用。
源于父母的信任,我们也从不会乱花一分钱。过年爸妈回家时,我们还会余下一百多元。
即便爸妈在家,他们也不过问我们怎么用钱。我们家的钱,都是放在抽屉里面,有一角、一元,也有整百的,从来不上锁。谁要买东西,就自己拿。买东西后,剩下的钱都会放回抽屉里,也从不会偷拿家里的钱。
我有孩子后,这个习惯也保留了下来。抽屉里也会放一些零钱,孩子要用就自己拿。
可我并没有学习到爸妈的精髓。孩子拿钱后,我会询问他们买了什么。
孩子会详细地告诉我,具体买了那些,每样花了多少钱。只要有小票,他们必定带回家给我。
这时,女儿又把小票奉上。我快速扫了一眼,鲫鱼和火锅圆子共计18元,零食34元。
我暗自感叹:“这次终于不是两个土豆、一棵白菜了。”
记忆一下子就拉到一个月前。
那时,两个孩子每天都是坐等吃饭,零食都是我们采购好。
仅仅20天,女儿学会了做饭、买菜,儿子学会了洗碗。
傍晚下班后,我不必奔波在菜市场、厨房。
女儿在家,早早的就煮米饭、洗菜。只要我到家了,她就开火烧菜。
原来,不是孩子不会,而是家长不给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