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哥出生于七七年,他很幸运,因为这个时代完美的躲过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又恰好赶上国家恢复高考制度,更幸运的是亲身经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他之所以能在忙完本职工作之余,还能发展一下业余爱好,吟诗作画,弹琴听曲,倾杯饮露,运动健身都略有涉猎,但最让他倾心的是时不时的“笔墨生香”记录着以往的精彩瞬间。
这些时代红利让他们这些盛世“牛马”的生活更加有了丝丝生趣。
1勇敢的东哥

东哥的童年,恰好赶上取消大锅饭的尾声。他还依稀记得生产队分玉米的事。
当,当,当……给大队看屋的苗狗子乐颠颠的敲着糖锣高喊:“集合,集合了,快去三队场院(打谷场)集合,分苞米了。”不一会,各家各户都暂放手里的活计,三三两两的向打谷场方向聚集。母亲带着东哥一起向场院跑去,东哥穿着开裆裤,扎着小膀一扭一扭的,个小腿短却不甘示弱,紧着捣动。但还是被母亲拉下了好大一轱辘距离,母亲着急的回头不时的瞅瞅,心想只要别摔着就行,得快点,要不然分不着好的,甚至可能捞不着。
还算不错,紧赶慢赶还是赶上尾声了,母亲看到许队长马上问到:“我家的是哪堆啊?”许队长回答道:“王四臣家挨着的就是。”这个许队长五短微胖身材,一张酒糟脸,坑坑包包的,像红鳄鱼皮,说话粗声粗气,大家背后都叫他许大红脸。
母亲马上找到自家的那堆,好像感觉比别人家的少好多,不仅棒子小而且还有好多瞎苞米。于是赶紧回头又去找许队长,“许队长,许队长,我家分的苞米咋整的,棒贼小,还都是些瞎苞米,咋回事啊?母亲大声喊到,
许队长好像是没听见一样,背着手快速走向另一边,母亲看出这家伙的心思,也快步追去,嘴里也不闲着,“许大红脸,你往哪躲,问你话,你还假装听不见啊,把你能的。”母亲有些不满道,
村人们都直起脖子看着是咋回事,许大红脸厉声地说道:“干啥!许大红脸是随便叫的吗?家家都是一样,这是按人口分的,没毛病。”“那你看看王四臣家,我们两家应该差不多吧!”母亲说道,大红脸不耐烦的回道“哪能分的那么准成,赶到那算那,嫌乎少可以不要。”母亲的脾气腾的也上来了,声音高八度“不要,你家不要试试,你家都扎脖吗?少这么多,棒小不说,还是一堆瞎苞米,糊弄鬼吗?。粮不够吃,大人能挺一挺,小孩子能挺吗?你要不分明白,那就别怪我不讲究,就拿你家的补上我少的,多一点我不要少一点都不行。”“大家伙看看我家这堆,属实如母亲所说一样,大家伙也随声附和道:“是这不是挺欺负人吗?”
顷刻间,大家都聚拢过来围成了一个大圈,于是,母亲马上叫身旁的村邻评评理。大家七嘴八舌得说:是不多而且苞米也不好,一穗不顶半穗。
许大红脸也不甘示弱,梗着脖子大声喊:“都散开,都散开,有啥看的,就这样,赶到这了,没办法。”母亲看着架势气的都有些哭腔了。东哥那时才四,五岁,但也明白这个大红脸一看就不是个好鸟,就攥紧拳头续满劲道照着许大红脸的屁股轰他一小钢炮。这家伙回头一看,一点不犹豫上去就给了吉哥一脚,东哥一下踢飞到另一个苞米堆上,疼的哇哇大哭起来。这下母亲可不干了,一下子就冲了上去,许大红脸咧咧钩钩的躲闪,大家都来拉架,母亲的指甲还是挺锋利的,几条血檩子不在话下,其他村邻也群情激奋偷偷的来上几杵子。还嘟囔的说:“真不叫揍,居然和小孩子一般见识。”
大红脸一看事态不好,好汉不吃眼前亏,这是引起公愤了,于是勉强答应下晌补分。还别说那时的东哥人小鬼大还挺勇敢的。但就是有些自不量力。
而后许队长家大儿子结婚,女方要了2斤白面和2斤大米。但那个时代有钱也买不到,村里只有父亲是吃供应粮的,所以就求到父亲的头上要换些粮票。母亲嫉恶如仇的性格怎能同意,抢白他说:“咋!许大队长可是能人一个啊,小孩子都不是对手哇!你也有求人的时候,这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吗?”许队长也不敢言语,只能不停的道歉,竟敛好听的说了一箩筐,但也无济于事。最后还是三姑出面来说情才勉强给个通融。
许队长也悔不当初,对灯发誓日后一定多照顾东哥家。可这点照顾还没来得及实现,生产队就解散了。
2幼儿园就翘课
东哥在五,六岁时,也上过幼儿园。那时东哥就是个有个性的娃娃。
记得当时东哥脖子上总挂着一块小黑板,天天连跑带颠一副挺高兴样子,那模样可爱极了。当时,幼儿园没有独立的教室,都是借用小学生的空闲时间,所以,上课都是临时通知,大部分都是在室外玩耍。
不是量身定制就是不行,孩子都太小,桌子板凳是一体的,高矮不合适,上着课,孩子就会时常从凳子上掉下去,一阵哄堂大笑,也让孩子们忘记了疼也跟着笑起来。
东哥的老师是他的表姑,所以他自然不怕。而且他有很强的优越感,玩游戏时有优先选择权,毕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在这摆着那。
有时还没等下课就找表姑要糖吃,因为表姑说他好好表现就有糖吃。可是他总坚持不到放学,就想先要半块解解馋,可姑姑老师说这糖得放学时才能给他,这下他实在不能坚持了。撅着小嘴,倔倔哒哒的翘课了。
本想引起表姑的注意,希望表姑把糖亲自送来,他可是表姑最喜欢的大侄子,却不想在家一直等到过年,也没吃到糖。就这样幼儿园东哥再也不想去了,自己宣告幼儿园光荣结业。就因为缺欠幼小衔接的苦,让东哥小学的学习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3小学的快乐

七岁东哥就开始上小学了,由于幼儿园上的太少,以及糖果事件的阴影,他对小学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每每上学他都忧心忡忡,但看到姐姐们犀利的眼神,我又不得不乖乖的跟在后面。
那时,他没有正经的书包,就拎一个粗布口袋。头上带着一顶帽子,都已经毛边了里面的硬硬的檐都偷跑出来了,而且上课也不敢摘,因为他那时满脑袋长疮,难看的很。上课看(kan一声)着老师讲知识,下课和老师玩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游戏。
这个老师不像他的表姑严厉的很,他不免有些发愁,呆呆的找不到理由快点毕业,只能静等美好时刻——放学。一放学东哥就像出巢小燕一样欢呼雀跃。顷刻间就不见了人影,小跑着总是能第一个到家。吃完晚饭就麻溜的做作业,有心写好却能力不足,扭扭捏捏的小虫赫然爬满纸面,总算完事了。
东哥就走出院门和小伙伴们玩耍,那时的游戏有老鹰捉小鸡,跳大绳,骑牛(一个人是牛大家往他身上骑,若骑牛的人有一个掉下来就算输,当牛人继续当牛),滑冰车,藏猫猫,扇“跩”(读pia,和现在的烟卡类似)。
那时的月色很白,犹如白昼,有时让人恍惚这是否在做梦。夜空下,那些蠕动的小黑点,不时的发出笑声掉到地上又摔出八瓣,清脆悦耳。随着大人一声声的呼唤,像湖面投入颗颗石子,小黑点们驾着涟漪渐渐远去,一切都静悄悄的,夜也跟着睡了。
4咸鱼翻身

也许小时候开悟的太晚,东哥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都没尝到学习的甜头。不过从东哥很羡慕别人得奖状这一线索来看他还不是不可救药的。能够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从不偷懒,虽然感到很累,有时都觉得烦躁,但都挺住了。
到了六年级才打了个翻身仗。一次偶尔破天荒的课前预习,让东哥打了鸡血一样,一改往日作风。还没等老师提问题,就开始高举着手,可老师就像有意略过他一样。
都快下课了,也没喊东哥回答问题,要是往日东哥躲还来不及呢。没办法一狠心在下课钟声(那时没有电铃,只是用一块厚铁板来充当)响之前一定抓住机会否则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下课钟声还是响了,东哥还是举起犹豫的手。“你想干什么?”老师说,“我不想干……干什么……我就是……”东哥断断续续的说。
东哥强说明白自己的想法,老师却轻蔑一笑说:“这还用你说嘛!大家都知道,动点啥就不知道娃嘚死好了,真是个骄傲的小公鸡啊。”东哥心想:这怎么还成了小公鸡而且是骄傲的。
本来打算表现一下,这下好了,偷鸡不成蚀把米,还免费扣了一顶大帽子——骄傲的小公鸡,课间休息东哥都没挪窝,脸热的要出血似的,没脸看任何人。那一时刻像一辈子一样长。
放学回家东哥委屈的向父亲倾诉了一遍,父亲摸他的头默默的说,这是你改变的一个机会,假期我陪你一起学习,你会发现你不比别人差。就这样在假期和父亲苦学一个月,开学考试全班第二名。
东哥没想到他也有扬眉吐气的日子,那几日常常在梦中笑醒!现在想起这位老师还真的很感谢他,没有老师的鞭策,他就不会爆发出绝地求生的本能。
5崇拜强者

记得在小升初之前,有一个体育考试,东哥现在依然历历在目。尤其对仰卧起坐,印象深刻。对于仰卧起坐东哥可没少下力气,那时父母可没时间替你操心这些事,只能自己想招。
于是他利用被垛(北方把睡觉用的被子都整齐的摆放在一起)压住他的双脚,开始练习。开始感觉自己像面条一样软一个也起不来,练的肚皮生疼也不得要领。白辛苦半天。
第二天在学校看到老师示范,顿觉得自己瞬间领悟。让同学帮他压住脚,憋了一口气,咬牙隐着疼痛,连着做了四个标准动作,也不过如此。接着就通过不断地训练终于能达到接近满分的程度。东哥内心也飘飘然起来。
等来到考试那天,东哥才真正看到大批高手的涌现。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同学居然像一个自动的发条,动作快的差点出现残影了,当时让东哥震惊的张大了嘴巴半天合拢不了。因为看的太投入了,都忘记他自己在考试。东哥连叫着几声好,直到带队老师派人来找他,东哥才发现他把他们弄丢了。
东哥赶紧快跑归队,看到带队老师尴尬的咧咧嘴。老师白了他一眼,狠气的说:“”沙楞的,到你了。”东哥马上就位,哈哈!居然得了满分。
6中考风波终“折桂冠”

到了13岁时东哥成了一名初中生。但他在第一次考试后居然被班主任约谈了,落后了吗?他不仅有些心里打小鼓。然而,班主任却和气的说:“你小升初在班里排名第三,这次考试你下滑十多名,自己有啥想法啊。”
这不怒而威的气势,让东哥不由得有些紧张,但东哥还是快速思索脱口而出:“下次我就能回到第三,老师看我的表现吧!”班主任凝视了东哥几秒说到:“好,那就这样,你回去吧。”
第二次考试很快就到了,成绩还没出来数学老师就开始讲解试卷了。每讲完一道东哥都像小麻雀一样扎一下膀,眼睛用力撑圆。这是在课堂上他只能展示雀跃这半个动作,至于欢呼只能用一个口型替代。
然而他却冷不丁的瞟见同桌正斜着眼显出一丝嫌弃的表情,让他感到甚是不安,这是哪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瞬间狐疑之际,东哥反应过来了,是他唐突了,得低调啊。
这时老师突然叫起同桌回答问题,同桌怯怯的吐出两个字“不会”。“这就是差距,你同桌是这次考试的最高分,希望你把心思用到学习上,不要在没有用处的事上分心神,做好自己。”老师严厉的说道,同桌低下头,愤愤的坐下来,还不忘挖东哥几眼,看来这个同桌对东哥的成见可不小啊。
老师说完又向全班郑重宣布东哥可以当数学课代表。东哥很开心,这是上初中第一次的认可,这高光时刻就是美。
可是,第二天东哥的同桌没有来上学。开始以为她请假了,可一周都没出现,从她的同村朋友处得知她辍学了。东哥顿感自责,于是主动调换座位,希望她不要因为这些琐事当误学业。后来她捎回口信说是自己家里的原因导致辍学的,和东哥没有关系。直到东哥大学毕业二十年以后他们在初中同学群还聊起这件事,才确信她没有说谎。这跨度三十年的“悬案”才终归落幕,也算了了东哥一个心结。
从这之后,东哥一直都稳定在头两名。一晃到了初三,学校根据初二期末成绩重新分班,自然东哥分到最好的班级。
不久就迎来初三第一次考试,出乎意料东哥的数学居然全校第一。之所以不敢相信是因为参加本次考试的有留级四五年的高手(这些人都是想考好的中专,基本都留级好多年才能如愿,都是各届的王者),一战出名。公认的留级高手还亲自找到东哥认识一下,不免得有些受宠若惊。
接下来东哥投稿的征文也入选了,这使他都有些膨胀了,自己走路都生风。这些细微的变化被班主任发现了,叮嘱他说:“”这种东西看看就好别太当回事,要守住本心考上重点高中才是第一要务。”东哥郑重的点点头。
一年多的拼搏,东哥还是有那份自信的。考上重点高中是小菜一碟。父亲提前打听到他被录取的消息,他都没太在意。这是意料之中的。
然而分数东哥还是有些芥蒂。本应该初二就结业的史地两门不计入中考成绩。却在临中考前一个月通知百分百计分。当时听到此信息使他很愤恨,朝令夕改太可耻!
因为这两科原来不是中考科目!他就没上心,就以结业的标准投入精力,分数都在七十几分左右。考结业试时,还目睹了了监考联合作弊的惊险场面。他那平时有些高傲的小心脏断然不会作弊。他坚信:是我的别人抢不走,不是我的给也不要。这是东哥的底线。
由于作弊他们那批人这两科分数都接近满分,一下东哥被所谓的人情世故硬生生的鞭挞出六十分的差距。后来他宽慰自己,没啥了不起的,就凭自己数理化三科强,我也能掰下小鬼一颗牙。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的简单粗暴,隔几天消息突然变化了,东哥居然仅差1分无缘重高。这天大的瓜把东哥砸的怀疑人生,三观都震碎了一地,渣都不剩。据知情人透露有领导用十个农村生名额送礼了。十个农门子弟的命运就这样改写了,他是其中一个。
东哥三四天闭门不出,几乎没怎么和父母说话,就想静一静。那几天他自己偷偷的泪目许久,头脑里一直萦绕着各种假设,但无论有多少个假设都不如一个人情世故来的痛快,来的凶猛。
父母怕他想不开,就不断请来声望颇高的几位长者来开导他。事已至此,没啥人脉的小门小户必定孤立无援,没办法东哥似乎只剩下选择默默承受了。
在家里这样摆烂也不是个事,于是出去走走透透气。在老同学会哥的陪伴下,走西家闯东家,每每听到一声声惋惜,都被会哥高嗓门打压下去。还别说这小子说的好像蛮对的,东哥的心也随之舒展开来。就这样在会哥的关照下东哥的心神慢慢的定了下来。
不再读书了能干啥,幸好,那时消息比较闭塞,也不知道太多的就业渠道,只知身边能常见的行业。木工,瓦工,电工,街头摆摊,养殖等,那时不知道有去工厂,学修理,干销售这些行业,否则东哥也许真的结束了他的学生生涯。
最后,还是西院玉山大爷给了东哥一顿抢白“你想养狗,使啥喂,拉粑粑喂吗?”虽然不好听,但话糙理不糙。东哥略有所动,还得上学是正途啊!
不几日,东哥的父亲邀他去单位溜达溜达。他同意了,却不想父亲一下子把他带到了学校。东哥默默地表示认同,父亲的脸上的皱纹瞬间舒展了许多,小跑似的让校长安排他就读班级,就这样东哥又峰回路转,开始继续上学。
补习的日子不好过,一考试总紧盯那前五的排名。东哥总分总在四——六名,这几个位置略微变换,这使他在中专和高中的选择上纠结了好一阵子,最后还是决定考高中上大学。一年下来二次中考东哥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取重点高中。
7名字的纠结
这是县里唯一一所重点高中,老师说只要考进一中就等于考上了大学,这句话的分量很足。
刚来到学校新奇些日子,一切安顿好之后,东哥还是有个心结在不断的纠结,自己是复习一年才有考到这所学校的,复读生都得花100元买一个假档案,所以就得改名换姓,这可让东哥有些不知所措,没办法,只能这样。于是东哥选了一个含东结尾的名字,起码东哥依旧。
考上高中后,听父亲说学校里有个远方亲属在能帮忙改回原来的名字,东哥这才有些许安心,毕竟从此叫别人的名字一辈子真不好去想象得有无奈。
父亲叮嘱东哥抽空带着礼品去这位亲属家探望一下,这种事东哥还真没独立运作过,感觉是在挑战自己的内向性格的极限。心里一百个不愿去,但一想到能改回原名,也是拼了可见东哥对原名的期许。
于是东哥挑选了50元两瓶白酒,来到亲属家恰好在家,东哥局促不安的喝了些刚到的茶水,简单的说明来意,却不想亲属直接把话封门,说这事操作不了。而且还不能声张,否则急易被学校开除,恕他无能为力。东哥虽有些泄气但还是有礼貌的表示应允。一看没有再待下去的必要了就借口有事起身告辞,临走时,这个远亲还邀请东哥正月十五来他家过节,东哥也知道这不过是客套话而已,也就假意应承一声了事。
父亲听到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也就默不作声了。这事就到此为止,不再幻想。而后,和同学唠嗑,发现有不少和东哥的情况一样的,但他们都直接和班主任说改名字的事,班主任直接同意了。东哥居然还在小心翼翼的保守着秘密,痛失寻回遗失的名字。嗨!真是耽误事啊!东哥内心五味杂陈的好一阵子。
也许,送的礼太轻了,但那已经是东哥能拿出的最高的尊敬了。那可是东哥半个月的饭钱那。或许这个人就根本不想浪费这个人情。总之,这件事让东哥又一次有了深深的体会到——弱者无亲戚。
无所谓了,姓名也就是个代号而已,何必执着于此。在好听的名字无福消受也是枉然。好好一门心思学习,让那些曾经看不起自己的人后悔去吧!就这样东哥终于从姓名的纠结中又一次得到人性的锤炼。
8第一次为“官”
刚入学,只是军训了半个多月,就正式开课了,但入学时寝室不是按班级分配的,随机性很大,听说下学期再重新调整。
在这里结识了一位刘姓同学,东哥和他是一组值日生,时常在一起干活,也就有机会聊一些乱七八糟的琐事,正好谈到班长的任命上,刘同学有意愿但没有机会了,他班早已内定,他很不服气。就建议东哥要抓住机会,当班长也是一种锻炼。东哥也没往心里去,毕竟自己知道自己的斤两。这位同学有一股子的冲劲,头脑也不简单,东哥挺佩服他。后来听同学说:的确他大学毕业后就踏上仕途,最后在任县里街道办事处主任期间,老在喝酒应酬的路上,结果心脏病突发英年早逝,可惜了。
要说刘同学所说的话对东哥一点触动也没有,那是虚伪,东哥也有上进心,只不过贫穷限制了想象。然而命运的车轮是由不得你是否愿意,悄然即将上演的剧目开始了。
这是高一七班第一次班会,已经开学一周了,大家还是不太熟悉,这次班会有两个内容,一,大家自我介绍一下,上让大快速相互了解;二,选班长(已经有一位代理班长)。
同学们都已落座,班主任也踱着方步走到讲台前,就直接看向代理班长问道:“班会主题咋没写在黑板上,这点事你自己就应该提前安排好啊。”而出乎意料的是代理班长站起身以这个职务当误学习为由,直接退出竞选。
班主任有些郁闷,原来这小子在刚开课时就私下找到班主任提出想当班长,并且还报出他的老爷的名号,他的老爷是学校副校长,应当是和班主任打过招呼了,所以暂时班长由他代理,却不想今天在这个转正的档口,弄这样一出。
于是,整个班级的气氛都有些尴尬。班主任环视一周,大声问到谁能写黑板字,把班会主题写一下,大家都不做声,一阵寂静过后,我打量一下班主任几眼,心中暗想,这点小活我可以,我站起身用彩色粉笔熟练的写上班会主题,就是几个空心字美术字而已,对我来讲小菜一碟,写完就准备回到座位,却被班主任叫住了问到:“你叫什么名字?”吉哥马上回应。“好!就你了,你来给我当班长,班长就不用大家选了。其它正常进行。”班主任干脆的说道。
就这样吉哥也没有推辞,即刻走马上任。实际上有这样一个雷厉风行的班主任在,吉哥这个班长也当的挺轻松。也许是大家屈于班主任的威严,吉哥吩咐的事大家都能安然接受。
吉哥经常处理班里的大事小情,周周的班会组织发言……的的确确是对吉哥锻炼不少。
习惯成自然以后,大家也都看在眼里,这个班长做的还是挺尽职尽责的。班主任也很满意,有时有些小瑕疵在班主任的支持下也都解决的恰到好处。
不久,学校迎来了十年一度大型的校庆,在下周末举行,需要每个班级抽调15名同学参与接待工作。班主任很放心的任务交给吉哥去选调人员。
很明显班干部不足15位,只能再从普通同学里再挑选7-8个左右。其中农村生周末基本上都要回家,就只能在城里生选派,这些活实际上没有人愿意干,毕竟是占用我们的黄金周末。
没办法只能向班主任申请活动完事后,带大家出去犒劳一下,希望用班费补贴一些,班主任也明白我的意思,就答应没人补贴3元。不足的我们平摊。
这下15人选很快落实了,我们班负责学校正门大厅入口,安排八人分站过路两侧举才彩旗迎接,七个是流动引导校友进入主会场。
各个班级的门都开着,时不时的有校友来看看自己曾经的班级,我们都一一告知方向,或直接送到班级门口。
上上下下的,一小天忙的脚打后脑勺,有时实在累了,就和打棋的同学换一下,这才能偷偷懒。
学校食堂破天荒的传出阵阵香气,有大饭店的感觉。看得出来校方还真舍得本钱。这得是用多少油才能香道这个程度。
看着这些校友男的西装革履的,女的落落大方的样子,我不免心生羡慕。,不知是否有一天我也能有资格荣归母校,像他们一样意气风发。
看着我们胸前佩戴的胸章,那是接待员的标识。在神情一晃间,似乎看到的就是我们若干年以后回母校参加庆典的样子。
到了午饭的档口,校友们都三三两两的相约出去吃饭,这是校方没有预料到的事。这么丰盛的大餐就没有人吃了岂不可惜,于是参与活动的老师及部分校领导有了口福可这也吃不了这么多啊,也不知是谁提出那些累了一小天的孩子们应当最有资格吃校庆的大餐。就这样我们的辛苦不经意的得到了回馈。这顿饭是我们有生以来吃的最好吃的饭菜,这不仅仅是因为校庆,也是那位老师对我们的认可。
新的一周又开始了,听到我们有如此幸运,有不少人悔不当初,否则吃那难忘的大餐的人应当有他一个。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