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至灵魂。
每个人都有梦想,无关种族,年龄跟阅历。哪怕是墙角里最微小的蚂蚁都有它们的梦想,匍匐在地的藤蔓也有要向上攀爬的梦想。
上小学的时候,我对梦想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唯一记得的是,我曾在一篇作文里写过: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妙手回春的医生。那是我梦想最初的雏形。
或许是长大后,面对的诱惑太多了,又或是看清了很多生活的本质。慢慢地,我想当医生的梦想也被逐渐遗忘在角落,却也有了其他比较现实的梦想。比如,跑一场马拉松,赢得一次比赛,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上大学后,我最大的梦想是:毕业找一份好工作,业余时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着。
梦想,是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和热爱汇聚而成的火苗。因为有这颗随时跳动着的火苗,才照亮了我们苦闷寂寥的生活,陪伴我们走过一段又一段的青春年华。
没有人可以永远拥有年轻的面孔,永远都是年轻的模样。但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无论是在懵懂孩提时,还是在不惑之年时,只要我们对生活有所热爱,便拥有了期待,拥有了热血,拥有了抵抗岁月蹉跎的制胜法宝。
杜老师是一个六十多岁的户外运动狂热分子,他每天都坚持跑步,不定时参加马拉松比赛跟户外越野活动。众所周知,参加马拉松跟越野活动是需要极大的耐力、意志跟体能的。这对经过相关训练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对于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说,恐怕就是在跟生命作较量了。对老年人来说,在马拉松和越野活动中,长距离的耐力跑跟快速判断障碍并能迅速做出反应,是对身体和精神的巨大挑战。如果没有多年的实战经验跟科学合理的反复训练,身体是很容易受到损伤的。但六十多岁的杜老师,他做到了。他战胜了年龄在马拉松和越野中要应对的各项压力和挑战。只要是认识他的,作为同样喜欢马拉松跟越野活动的后辈就没有不佩服他的。参加这类户外活动的人很多,年轻人占据多数,但六十多岁的老将杜老师无疑是把运动的精神跟毅力发挥到了极致。
2020年我在参加桂林兴安的一次马拉松比赛上,也看到了这样一对七旬夫妇。他们的运动目标是“跑遍广西,奔向全国。”记得那次我是在跑完半程马拉松的终点附近遇到他们的。当时他们早已跑完步,在终点拉伸休息,并接受了当地电视台的采访。最引人瞩目的是他们手上拉的横幅:“七旬夫妻跑遍广西,奔向全国。”如果不是因为这面横幅也许不会有太多人注意到他们,但这对七旬夫妇一样会是赛道上最靓丽的风景。他们和杜老师一样,都是了不起的运动老将。对运动那股持久的热爱也不得不让人为之折服。
我永远佩服那些参加马拉松运动的人,特别是那些推着轮椅跑的残疾人朋友,推着婴儿车,车上坐着小孩的奶爸,还有六七十岁依然奔跑在赛道上的爷爷奶奶们……这些人用坚持跑步践行了运动的意义与生命绽放的美丽,他们不一定是赛道上跑得最快的选手,但他们一定也是非常热爱跑步这项运动的。
曾几何时,马拉松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如今,我也是马拉松运动的一名业余爱好者。跑马的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梦了,而是一种根植于生命的热爱,一股在骨子里永远沸腾着的热血。
因为对生活有所热爱,有所期待,所以无论是我自己,还是六十多岁依然坚持参加马拉松跟越野运动的杜老师,又或是那对励志要跑遍广西,奔向全国的七旬夫妻,我们这些人身上都拥有着无尽的热血,那是对生活沸腾而热烈的热爱。
生活因为有所热爱,生命才有所运动。因为有了对生活无尽的热爱,我们才能在平平无奇的日子里,萌生出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以及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求,才不至于沦落为一个只会在生活的重压下醉生梦死的浑噩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