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问39#
你在做什么事情时会出现“心流”?
茉莉说:
进行收纳整理的时候,断舍离的时候
因为喜欢收拾,觉得时间过得好快,一下子就几个小时了,很享受那个过程
===============================科普时间到===================================心流的概念,最初源自Csikszentmihalyi 于1960年代观察艺术家、棋手、攀岩者及作曲家等,他观察到当这些人在从事他们的工作的时候几乎是全神贯注的投入工作,经常忘记时间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这些人参与他们的个别活动都是出于共同的乐趣,这些乐趣是来自于活动的过程,而且外在的报酬是极小或不存在的,这种由全神贯注所产生的心流体验,Csikszentmihalyi 认为是一种最佳的体验。
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 (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将心流 (flow) 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特征
1.我们倾向去从事的活动。2.我们会专注一致的活动。3.有清楚目标的活动。4.有立即回馈的活动。5.我们对这项活动有主控感。6.在从事活动时我们的忧虑感消失。7.主观的时间感改变--例如可以从事很长的时间而不感觉时间的消逝。
以上项目不必同时全部存在才能使心流产生。但齐克森米哈里也提出一些方式使得一群人可以在一起工作使得每个个体都能达到心流的状态。这种工作群体的特征包括了:
1.创意的空间排列。
2.游戏场的设计。
3.平行而有组织的聚焦。
4.目标群组聚焦。
5.现存某项工作的改善(原型化)。
6.以视觉化增进效能。
7.参与者的差别是随机的。
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可能是第一个将心流的概念提出并以科学方法加以探讨的西方科学家,不过他并非第一个注意到心流现象或发展出心流技法的人。
超过二千五百年的时间里,东方精神传统实践家--如佛教家及道教家运用心流技法为其发展精神力的重要技法。日本禅宗使用心流来决定其表现形式。在佛教圈中,心流早已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汇。
在教育领域中,"过度学习"似是心流的一项重要因素--至少在技术层面是如此。同时,许多现代运动员也在运动中经历心流,他们称此经验为"在心流区"中。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心流的概念已广为东西科学家、精神大师及运动员所共同认识,只有齐克森米哈里将心流的概念应用到改善西方文化构成(如游戏场设计)的领域中。东方精神实践家曾发展出一套完整的心流理论来促成精神力及个人之发展与自我提升。
快乐日:“享受适应理论”告诉我们,人很快会习惯新的物品,并对以前的物品视而不见,快乐感也会因为拥有新物品之后不久就恢复到平常的程度。所以根绝这个理论,人想要获得真正持久的快乐感,做或者购买更有意义的事,快乐感会持续的更久。心理学家会建议大家把钱花在体验或者学习上,让更多人快乐,那么我们自身也会更幸福和快乐。这些行为例如看一场无与伦比的音乐剧,跳伞,买礼物送给家人,学习新的技能等。那么今天大家可以做1件事,给你们班级里的同桌创造一个“惊喜时刻”。例如你如果是1号,那么你的同桌是2号;2号的小伙伴,你的同桌是3号;最后一位小伙伴,你的同桌就是1号。
我是42号,我的同桌43号-Cherish
居住在上海的美妞,看头像是位清秀可爱的妹子,
希望送出去的惊喜你可以喜欢哦,哈哈❤❤
下面是我的前桌:
Jin Fairy
我是一名90后双子座,现在居住在山西太原。北京大学传播学硕士,全职太太。我先生说喜欢我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逻辑,思维跳跃不着边际,让他摸不着头脑。这究竟是优点还是缺点?反正这确实是我最大的特点。与此同时,我也是一个散发着能量的小太阳。有着无知无畏的盲目乐观精神。
北大的学霸,长相甜美,有点景甜的感觉,哈哈~~
今天听到她的声音,声音也是甜美的感觉,啊哈哈,喜欢,
怎么才能改变我沙哑干枯的嗓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