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互联网主题阅读1 8/2
这两周从文学作品慢慢地过渡到了新闻与传播学领域的专业书籍上来。关于主题阅读,首先我选择的是距离我们生活最近且文献众多的“新媒体与互联网”。在这两个周内,我先阅读了美国作家南希k拜厄姆的《交往在云端:数字时代的人际关系》的第一二章。
纵观目录,不难发现作者编排的用心。目录由“新型人际关系”、“理解新媒体”、“数字空间中的传播”、“社区与网络”、“新关系、新自我?”、“日常交往中的数字媒体”、“赛博空间中的神话”七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不以常规的新媒体定义叙述,反其道而行之,从数字时代下的新型人际关系讲起。讲因果关系创新性地颠倒过来,先从新媒体对人际关系的结果落笔,先通过众多案例描述说明了数字媒体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有了第一章的基础,再去理解第二章的三个技术与社会的理论或许会更加容易。第二章重点讲述了三种理论:即技术决定论、技术的社会构建、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而这三个理论对于新媒体领域的研究研究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之后的第三章节,讲述了中介化交往的全新传播方式。第四章章节和第五章节则从群体交流方式和个人交流方式探讨数字媒体时代下的新型人际关系,最后是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媒体,生活中的数字媒体。再结语中,总计全文的基础上,也对新媒体和数字时代的未来进行了合理的预测和展望。
在第一章中,刚刚提到,主要描述说明了新媒体时代下的新型人际关系的现状。总的来说,新媒体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时代局限下,该书所论述的影响在今时今日也仍然有所映射。第一章提出了七个关键概念,对后文的理论也有重大帮助。在第一章中,同时整理了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和迄今为止的用户变迁。提到了新媒体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数字鸿沟。
在第二章中,主要是三个概念的解读。第一是技术决定论。我认为主要在互联网刚刚出现时流行的理论。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南希用苏格拉底对文字的反对意见这个例子解释当时人们对于新技术的恐惧。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成为了万恶之源,一切都是技术的错。这种观念当然是错误的、片面的。但是从历史和认知的角度看来,技术决定论还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的。在一项新技术出现的初始,人们对他的排异性一定非常突出,新事物的恐惧有时难以消散。同时人们也会忽略问题的形成是复杂且具有偶然性和巧合性的。而从人的角度出发的技术的社会构建则更多从社会人文角度看待新媒体,强调人类在使用新技术过程中的作用,也认为导致技术发展的原因是多元化的,但同时也产生了过度的道德恐慌。第三种折中的理论:技术的社会形成,站在人与社会的中间立场,认为技术的后果来自于一种混合的可供性,则是中和了以上两种观点。
在这三种理论的基础上,该书虽然有很多理论和观点,但完全不显得枯燥,反而有着引人深入的魔力。期待接下来几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