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担心未来的人工智能会让人类大量失业,马云在几年前说过:我们今天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会导致我们的年轻人在未来30年失去工作。
《经济学人》杂志在2019年推出过一期封面报道,题目叫《可怕的不是机器替代人,而是人变成机器》。如果我们再按照以前工业时代的大规模、流水线、标准化生产人的话,那么人的确就会被机器所取代。
我们所熟悉的学校,大多都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它把知识用集约化、高浓缩的加工方式,按照学科门类一一灌输到学生的大脑里,再把学生当作产品,通过流水线批量化“生产”成标准规格的人。
这样的生产方式就使得千人,甚至万人规模的学校显得效率很高,但它付出的代价是,抹杀了学生多样化的体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违背了人之为人的特性。追求效率的同时,教育目标也在无形中发生了偏离,用同一把标尺去衡量,结果原本不一样的“人”就不见了,都变成了标准化产品,教育离“人之为人”的本质越来越远。
虽然教育也在变革,以应对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但是教育变革的步伐跟不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沈祖芸老师在得到的《全球教育报告》提出:在今天,职业本身的性质发生了重大转变,从“电梯模式”变为了“攀岩模式”。
电梯是一条稳定的确切的通道,只要搭上了一部电梯,就能往上走。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学历越高,就能进好单位;进了好单位,创造好生活。
今天,已经不是你学历高,收入就高,而是核心素养的差别,决定了收入不一样。就像攀岩,一个人一生要面临不同的挑战。下一步往哪里爬,如何去完成不曾经历过的任务,考验着我们的核心素养水平。
职场发展到了“攀岩模式”,而我们的教育还是“电梯模式”。这样导致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人深陷职场危机: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或者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很多人遭遇职场天花板,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中年危机”的大军。
我之前热衷于教育的老板曾经做过形象的阐述,过去几十年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看看我们的教室,还是课桌、讲台和黑板,还是老师教,学生学。传统教育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状态。
学校教育体系,说得极端一点就是在培养“工具人”,“工具人”的工作正在被机器替代,未来的年轻人怎么跟机器人争夺工作机会呢?!
《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提到社会评价体系在更迭: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学历在贬值,能力在增值。
一直以来,名牌大学的文凭就是好工作的敲门砖,很多像谷歌这样的大型跨国公司,只把面试机会留给精英大学里成绩最好的毕业生。但现在,他们的招聘方式发生了变化。
谷歌人力资源运营部高级副总裁拉兹罗·博克(Laszlo Bock)在做了大量数据分析后,发现学历这个指标越来越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真实水平了。现在,谷歌有15%的员工没有大学文凭,他们也不再要求应聘者提供大学成绩单,甚至在应聘要求中都找不到“大学”这两个字了。
不只谷歌,德勤、麦肯锡等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也在改变。最近几年,他们会去更多学校选毕业生,然后直接安排他们参加训练营,在实践中筛选出最适合的人才。
未来以来,当代家长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养育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