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机器学习项目一般包括四个关键部分,分别是,数据分析,特征工程,建立模型,验证。
1 数据分析
从广义上讲,数据分析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清洗,探究性数据分析,建模和算法设计,数据可视化等等[1]。从狭义上讲,数据分析指的是探究性数据分析(EDA)。
所谓探索性数据分析(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以下简称EDA),是指对已有的数据(特别是调查或观察得来的原始数据)在尽量少的先验假定下进行探索,通过作图、制表、方程拟合、计算特征量等手段探索数据的结构和规律的一种数据分析方法[2]。
数据分析常用工具有Excel,SPSS,python,R等等。我常用的工具是Excel和python。
数据分析可以做什么?
1、计算数据中每个属性的范围,四分位点,百分位点等。
2、单属性排序,多属性排序,取Top N或Bottom N。
3、按条件过滤。多个条件联合过滤,做交并差。
4、利用图表查看某个属性值在给定数据集上的分布情况。比如箱线图,直方图,折线图。
5、利用散点图查看两个属性的相关性。
6、聚类分析,通过可视化数据发现相似的对象。聚类是将相似的对象划为同一组,使得组内对象相似度高,组间对象差异大[3]。
7、利用散点图查看异常点。
2 特征工程
特征工程与领域知识紧密相关,需要深入理解当前业务。特征可以分为两类,稀疏特征和紧密特征。稀疏特征是指只有极少的属性值非零的特征。
2.1 设计特征
以商品推荐为例,首先构建三类基本特征。
1、用户对商品的行为特征。最近3天(7天/14天/30天/总的)用户点击(收藏/加入购物车/购买)商品的次数;最后一次点击时间;点击(收藏/加入购物车/购买)的天数……
2、品牌自身的特征。最近7天(30天/总的)被点击(收藏/加入购物车/购买)次数,最近7天(30天/总的)点击(收藏/加入购物车/购买)该商品的用户数目,回头客的数目……
3、用户自身的特征。购买的商品件数;第一次(最后一次)访问时间(购买时间)……
由基本特征衍生出一些特征,其中包含很多强相关特征。例如,转化率,回头率,最近一个月用户点击(购买)该商品的次数除以用户对所有商品的点击(购买)次数……
特征的扩充通常是将基本特征两两相除、相乘、求交、求并等等,获得新的特征。将单特征的属性值用0-1编码扩充成多个特征也是常用的技术之一,俗称“哑变量”。也可以将多个特征的属性值按一定的权值相加,构成新的特征。
2.2 特征归一化
通常情况下,SVM和GBDT模型需要预先进行特征归一化,而RF不需要。常用特征归一化方法有三种。
1、最大最小值归一化。x' = (x - min) / (max - min)
2、Z-score归一化。x' = (x -μ) /σ
3、对数归一化。x' = log(1+x)
如果机器学习模型使用梯度下降法求最优解,那么往往需要归一化,否则很难收敛甚至不能收敛【7】。
2.3 特征选择
非正式地说,特征选择是从大量原始特征集合中,选择一个子集,使得模型简单有效。特征选择有三大好处:1、增强了模型的泛化能力,改善了预测器的性能;2、缩小了算法消耗的空间,缩短了算法消耗的时间;3、模型更容易解释。
特征选择算法分三类。
1、特征排序,又称筛选器特征选择方法(Filter Methods)。不考虑特征间的依赖性,按一定的标准为每个特征打分,从高到低选取特征。例如,分别计算每个特征与目标变量的相关系数,取绝对值最大的Top N个变量。常见的标准包括卡方检验,信息增益,基尼指数,相关系数。三类经典决策树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特征选择算法不同,ID3采用信息增益,C4.5采用信息增益率,CART采用基尼系数。优点:计算简单、快速。缺点:忽略特征间的相关性。
2、包装器方法(Wrapper Methods)。包装器方法主要有三种,向前贪心算法,向后贪心算法,向前向后算法。向前贪心算法,即从空特征集合起,每次向集合中添加一个特征,直到模型性能不再改善为止。向后贪心算法,即从满特征集合起,每次从集合中删除一个特征,直到模型性能不再改善为止。该类方法的缺点有两个,分别是容易过拟合和计算时间比较长。优点:考虑特征间的相关性。缺点:比Filter方法更容易过拟合,且计算量大。
3、嵌入式方法(Embedded Methods)。嵌入式方法和包装器方法类似,但是嵌入式方法不容易过拟合且消耗时间较短。举一个嵌入式方法的例子,引入L1正则项,训练后权重为0的特征就是被丢弃的特征。优点:考虑特征间的相关性,且比Wrapper方法计算量小得多。
“scikit-learn”文档[5]中介绍的特征选择方法包括,丢弃低方差的特征,卡方检验,用交叉检验的方法递归消除特征,用带L1正则项的线性模型训练然后选择权重非0的特征,基于树的特征选择等等。
3 建立模型
常见的四种模型分别是LR(线性回归 / logistic回归)、SVM、RF、GBDT。每种模型有自己的损失函数,损失函数由损失项和正则项两部分构成。线性回归采用平方误差损失函数,logistic回归采用log损失函数,SVM采用hinge损失函数。对于分类问题,RF通常采用基尼指数作为损失函数,又称评价标准,有时也选择将信息增益率作为评价标准。对于回归问题,RF通常将均方误差作为损失函数。对于分类问题,GBDT通常将负的二项式对数似然函数作为损失函数。对于回归问题,GBDT通常采用的损失函数包括平方误差损失函数,Huber损失函数(对异常值不敏感),指数损失函数,对数损失函数等。
3.1 LR(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
一般来讲,线性回归适用于回归问题,logistic回归适用于分类问题。LR(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模型非常简单,不容易过拟合,适合做baseline。线性拟合好不好一般看R2,R2越接近1越好。LR计算速度很快,与L1正则化配合使用,可以处理包含成千上万维稀疏特征的海量数据。LR模型的可解释性很强,应用广泛,是其他模型的基石。LR容易吸收新的数据,并更新模型(用随机梯度下降算法)。对于很多实际问题(如广告点击率预测),往往特征非常多,这时候时间约束通常不允许我们使用很复杂的非线性分类器。这也是为什么算法发展这么多年,广告点击率预测最常用的方法还是logistic回归[6]。LR的缺点是不适合解决非线性问题,不适合处理无序类别特征(比如职业分类为工、农、商、学、兵5类)。前者的解决措施是进行特征变换,后者的解决措施是采用哑变量进行编码。
3.2 SVM
通俗点讲,线性SVM是在给定的数据集上找一个超平面,使得支持向量(超平面两边距离超平面最近的点)到超平面的距离最大。线性SVM不仅适用于大样本,也适用于小样本的分类问题。核函数使得SVM能够解决非线性问题,最常用的核函数是径向基核函数。
SVM在研究实验室中比较常见,在工业界用的比较少。线性SVM和logistic回归效果差不多,非线性SVM由于速度慢,可解释性差,参数难调等缺点,不适合处理海量数据。在工业界用的最多的还是logistic回归,特征以稀疏特征为主。
线性SVM和logistic回归的主要差别在于,SVM中只有决策边界附近的点才有意义,离决策边界很远的点在SVM模型中没有意义,而对logistic回归模型影响较大[8]。
3.3 RF
学习随机森林模型前,一定要先了解决策树模型。树越深,模型越复杂。
决策树模型的优点如下。
1、容易理解和解释,树可以被可视化。
2、不需要太多的数据预处理工作,即不需要进行数据归一化,创造哑变量等操作。
3、隐含地创造了多个联合特征,并能够解决非线性问题。
决策树模型最大的缺点是容易过拟合。
随机森林由很多棵不同的决策树构成,对于一个给定的预测对象,每棵决策树都输出一个label,最后采取“投票”的方式,选择得票最多的label作为最终结果。随机森林是一种集成方法,也被认为是最近邻预测器的一种。集成方法是将一组弱分类器以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分类器。
构建单棵树的步骤:
1、有放回的随机采样,样本数占总数的2 / 3左右(1 - 1/e)。
2、对于每一个结点,随机选择m个特征,从中选择能提供最好划分的特征和划分点,在下一个结点重复前两个步骤直到所有训练样例都属于同一类。
随机森林的错误率依赖两件事。
1、树之间的相关性越大,整体错误率越高。
2、单棵树的错误率越高,整体错误率越高。
随机森林的优点:
1、容易理解和解释,树可以被可视化。
2、不需要太多的数据预处理工作,即不需要进行数据归一化,创造哑变量等操作。
3、隐含地创造了多个联合特征,并能够解决非线性问题。
4、和决策树模型,GBDT模型相比,随机森林模型不容易过拟合。
5、自带out-of-bag (oob)错误评估功能。
6、易于并行化。
7、可以处理无序类别特征。
随机森林的缺点:
1、不适合小样本,只适合大样本。
2、大多数情况下,RF模型的精度略低于GBDT模型的精度。
3、适合决策边界是矩形的,不适合对角线型的。
4、不适合处理稀疏特征。(之前参加阿里比赛时,我们加了一批稀疏特征后,预测效果下降得很厉害,后来把那些稀疏特征合并后,预测效果就变好了)
3.4 GBDT
GBDT的优点:
1、能够解决非线性问题。
2、精度较高,特别是在回归问题上,GBDT的效果通常要好于RF。
GBDT的缺点:
1、需要做一些数据预处理工作,例如特征归一化。
2、与RF模型相比,GBDT模型的参数较多,且模型对参数较敏感。
3、与RF模型相比,GBDT模型更容易过拟合。
4、不容易并行化。
4 验证
最常用的验证方式是交叉验证。有时为了方便,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验证:把原始数据随机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训练集,另一部分作验证集。先在训练集上训练出一个模型,然后将这个模型用在验证集上,根据验证集上的预测结果和“标准答案”就可以计算出准确率、召回率或者其他指标了。
参考资料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ta_analysis
【2】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662859.html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Cluster_analysis
【4】http://www.jmlr.org/papers/volume3/guyon03a/guyon03a.pdf
【5】http://scikit-learn.org/stable/supervised_learning.html#supervised-learning
【6】http://breezedeus.github.io/2014/11/15/breezedeus-feature-processing.html
【7】http://www.cnblogs.com/LBSer/p/4440590.html
文章首发于我的CSDN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