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断舍离就是扔东西
1.根据8个技巧和5个收纳指南,了解断舍离的工作机制和“放手”的效果,刷新对物质的观念会迫不及待想要清理杂物。
2.知晓断舍离的工作机制,明白舍弃东西的效果更新对待事物价值的观念。
3.断舍离就是扔东西。想要在未来重新找回健康的居住空间,最开始就不得不扔掉大量东西。
4.如何扔东西也需要合理的方法。是对我们自身进行“体质改善”,改变我们无法放手,总是囤积货物的毛病。
比如为了减肥,我们就要搞清楚该“吃什么东西”,“怎么吃”,“为什么以前的饮食方式有问题”等等。
5.观念上的断舍离
(1)认识现状。
(2)停止自我否定。
(3)描绘家的具体构想。
杂物上的断舍离。
(1)拿出杂物俯瞰。
(2)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
(3)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系,在进行取舍。
(4)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
(5)收纳在杂物最适化之后进行。
收纳指南
1三分法
2 7.5.1法。
3自立.自由.自在法。
断舍离分别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进行物品的断舍离和观念的断舍离。
二、观念上的断舍离
1.认识现状
(1)观念上的断舍离是指在,对家里进行杂物处理时,对让自己士气低落,不愿意再进行收拾整理的旧观念,旧思维进行摒除和更新。
(2)当我们决心进行断舍离时,最应该做的是什么?掌握家里物品现状很重要。
(3)家务劳动=理应会做的,人的观念顽固。
物品的量和居住空间质的现状认识,处于什么状态,一定要明白。凌乱,过剩,堆积。
2.停止自我否定
(1)很多女生把整理家务理解成为是一种,理所当然会的家务劳动。一旦没收拾好就会心里受到伤害。
(2)只有摆脱自发性的思维倾向,不再去否定自我,才能实现思维观念上的断舍离。
(3)在这个物质和信息极为丰富的甚至过剩的社会,只有明确指出如何与物质和信息打交道的方向标,才不会被物质和信息的洪流吞噬。
3.描绘家的具体构想
(1)我们收拾东西的目的是什么?
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
(2)首先我们要做的是描绘据所的蓝图,收拾整理以后,我们想在这里进行怎样的生活?
(3)我究竟想要怎样的生活?也会变成我们实践断舍离的原动力。
三、杂物上的断舍离
1.拿出杂物俯瞰
(1)杂物处理时,如何对东西进行观察和判断?
(2)首先是“出”。先从小单位的量持续断舍离,下去不久就会变成大单位量的断舍离。
2.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
通过三层筛子进行断舍离。
(1)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垃圾废品相当于“忘却物”,本身存在都会被忘记的东西。
(2)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在进行取舍。-这东西我想不想用。以自我价值为标准,而不是以他人价值为标准作出牺牲。
(3)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断舍离。
3.收纳在杂物最适化之后进行,断舍离收纳概念的出发点在于“如何才能不做收纳”。
四、收纳指南
1.“三分法”
东西是否能扔掉取决权在于“自己”。
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
2.“7.5.1”法
“看不见的空间”占7成
“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占五成
“展示性的收纳空间”占一成
从“自我轴”和“时间轴”认真进行杂物取舍,才能让居所的各个地方产生出“留白”,用于创造更加有内涵的美的空间。
3.“1out1in”
“先出”的概念与新陈代谢或呼吸运动也是相通的,有意识地“先出后进”,才能唤起良性循环。
因为先处理之前的关系才能切实地提升再一次“获得”的质量。
4.“自立.自由.自在法”
自立:“立”的意识。
自由:选择自由
自在法:随心所欲
从切实能出成绩的小地方着手
小地方获得小成功的不断累积,能给人以勇气和信心去面对自己的老大难问题。
五、有心无力时,先找“出口”
断舍离把我们的生命分为三块
肉体生命,是作为生物的人的生命。
生命肉体的生存环境~家,断舍离恢复家里流动感。
社会生命,是对归属和被承认的欲望。
精神生命,对智慧、美、沟通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