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上下班挤地铁就像一场战斗。早出晚归的家里,除了那盏灯吸引着堵在路上的归家人。
高昂的房贷不断鞭策着你忙碌上班的脚步,而房子只是晚上回家睡觉的宿舍。
很多都市远郊的小区,白天大多像空城一样,只有晚上,一栋栋高楼上各种颜色的灯光,证明着这些房子都是有人住的。再看看香港那些“棺材房”更是让人有中紧迫和窒息的感觉。
每天晚上在“世界很大,我想要出去走走”的冲动中睡去,清晨又在闹铃声中匆匆起床继续奔向上班去的地铁站,投入到一天的紧张忙碌的战斗生活中去。
间或的闲暇和工余,都给自己的这颗心找不到一个宁静的出口,扑通扑通跳的人心发慌。
“在物质社会,如果你不放下妄想、分别和执著,你会活得很累,更谈不上幸福。当代的人们太缺乏虚构,一切都算计得那么精细,细到心眼比针眼还小,只有你的心眼能穿过骆驼,你才能感受天地人间那种神谕般的力量,内心才充满天籁的宁静,而嘎玛丹增的散文就能引领你抵达这样的圣境。”
这是《分开修行》序文中的一段。
的确这本《分开修行》是可以带你找回内心宁静,让你的心眼能穿过骆驼那般大的去看天地、看万物。
就像书封面上写的一样,在路上找到自己。这是一部散文集,分三大部分。通过对西藏、新疆、四川古镇的人文景色描写来诠释通往天、地、人的修行心路。
第一部分,描写西藏,书中的文字好像有魔力一般,瞬间带着你就踏上了每个人心中都向往的神圣归途。那些简洁含蓄的文字处处透着一种虔诚,在那里随处都可以感受到将信仰视作生命一部分。
其中“落在甘南的羽毛”一篇中,作者这样写到——“我的城市,虽然没有五彩幡、风马旗、喇嘛庙、玛尼堆等等象征精神的圣物,我肯定,在任何时候,都对高原人生充满敬畏。”
第二部分,是在新疆,更多的穿插了人文故事,也由此映衬出新疆的少数名族的风貌,没有了对神灵的敬畏多了更多对人的虔诚。
在“东天山的阳面”最后一段作者这样描写到——“这样的目光,让我久久难忘。这样的眼神,可以净化人生。姐妹俩的腼腆和清纯,如同她们身后,雪山怀里的云朵一样干净。”这样类似的文字,书中还有很多,一次一次将心情平复,一次一次将心眼放在那样辽阔的天地间,那颗心越来越透明干净也越来越宽阔了。
第三部分,带着背包悄悄的走进四川的古镇,那文字就像古镇小桥下的流水一样潺潺的流进了读者的心扉。
叩问着你的思想,把你心从遥远的西域拉回现代生活,但是却多了难得的清凉和宁静,即使这古镇周边已经是高楼大厦林立,让人也想花很多时间浪费在这小镇上,漫无目的的走着,享受着微风的吹拂。
就像这书里的文字抚慰着一颗颗骚动的心灵。四川的古镇有别于江南的小镇,同样的小桥流水,但是四川的古镇更像一位娴静的美妇人,多了几分含蓄温婉。
读嘎玛丹增的散文,不是简单的享受旖旎景色和文字间的流连,而是更多的会带给你思考。字里行间就像行云流水般透着哲理,对描写的事物都透着一种敬意。我想正因为是这样的敬意才让这本散文书多了一份力量和思考,让人可以一读再读。
买这本《分开修行》是很偶然的在书店,第一眼看到就再也放不下了。买回来翻看着,渐渐就痴了,被文字吸引,被字里行间的虔诚而感动。每每读起都会让人把那颗长久以来用力绷着的心,慢慢柔软下来,慢慢的,轻轻的安放在了大地上,有种暖暖的踏实。
温暖点亮生活,欢迎关注伊说说,均为伊凡17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