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的意愿和想法,未必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大程度是因为中间环节“行动”出了状况。如果想要意愿与效果保持一致,我们最应该做的事就是行动以及合理的意愿。
意愿有所谓合理吗?当然!“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就是不合理的意愿,没有起源和思考,只是贪好求全,完全忽略个人实际情况,并不一定就能下结论“这位同志是个有追求的人!”俗语所谓“艺多不养家”大抵也是说的同一个道理,精研一门手艺或特长是基础,其次才有博学多才全面化发展。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意识的计划个人日常生活,规划未来,实际上在不具备基础能力之前或没有专业人员指导的情况下,此类计划多半会流产,原因就在于想要认清自己也是件困难的事,是需要努力的!只有经过不断试错与总结,人才能成长。
有一个能说明该问题的绝佳事例便是普通人对待学习的态度,更一般地,初中生特别是后进生对文化课的学习态度,他们也并非不想学好,并非不愿意享受成功的喜悦,但他们因为自身成长环境的局限,往往都是因为没想明白一个道理“苦尽甘来”。过去人们常常将这个词语用于鼓励那些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不住的同志,实际上,不只如此,这四个字有可能说的是事物本身发展的规律,甘苦是两种不同的状态,二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
行动是容易的,思考是不易的!小孩子能很快学会说话,但却不能自由表达个人想法便是明证。学生一节课就能背下好几首唐诗宋词,然而要他默写或者自己创作他很有可能一个字也写不出。打仗时将军指挥与不指挥完全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战果,即使一样的士兵,不同的将领指挥结果迥异。
要行动,先得思考,只有想清楚了才能做好,想不清楚就开始做,看似筚路蓝缕,实则付出了巨大的时间成本而收获的只是微不足道的经验,而那些所谓的经验完全可以通过提前学习获取。
人们越来越深切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和稀缺,所以在时间有限的条件下,要提高效率,思先于行是明智之举。
意愿与行动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