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各省的高考状元也都新鲜出炉了,媒体们也都争相采访报道。今天,看了所有高考状元的采访报道,我们为大家整理总结了这些金光闪闪的高考状元的经验,相信孩子们看完一定会受益匪浅。
有这么一个公式:作文=1/2语文。在各级语文考试中,作文分数在语文卷面分中所占比重最高,而且所占分数比重还在逐渐加大。小学阶段,作文分数占语文总分30%左右,初中和高中已经占到一半。
同时,作文也一直是很多孩子无法攻克的难题之一。很多同学经常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几行字,好不容易凑够了字数,要么是文不对题,要么是内容空洞。
怎么才能写好作文呢?今年的浙江双科状元王雷捷同学给出了答案——大量的阅读。作文不好,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读书太少。读的书多了,词语、素材和情感的储备丰富了,在写作上才会有异于常人的用词和构思,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深度有力量。
吉林文科状元曹宇涵最大的秘籍就是上课好好听讲,高效利用课堂时间。她说自己上课特别认真,哪怕是已经会的知识也不敢忽视。
实际上,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是从课堂听讲开始的。仔细想一想,每天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用于课堂上。如果不能好好利用,那就意味着用别人三分之一的时间和他们竞争,比得过才是怪事。
另外,如果上课走神、思维不活跃从而错过重点难点的讲解,那就需要在课下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补救,这就等于剜肉补疮,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孩子们一走进课堂就得排除一切干扰,集中精力认真听老师讲课,不要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不懂的就做好标记,下课立即找老师补救。
很多学生不敢问老师问题,害怕被老师笑话。老师就是专门传道受业解惑的,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所以大可不必担心。
贵州高考理科状元李旭杨有一句话说得很精辟:“对于知识点上的漏洞,千万不能小视。它们跟臭氧层空洞一样,不及时补足,将会越来越大,最后变得无从补起。”
所以,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及时解决,这样才能打好基础,以后的学习才能稳扎稳打。
十个高考状元,有九个是时间管理的高手。
四川理科高考状元黎雨佳,每个星期都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湖北理科状元肖雨甚至精确到每天的课间十分钟,把当天的课间利用率计算出来并写在一个本子里,然后给自己打个分,反思自己哪里做得还不到位,第二天坚决改正。
重庆高考理科状元杨馥伟从高三上学期开始,就根据高中的各科知识点制定了大致的规划,细节到哪一天的哪一节课复习哪一个知识点,并且在整个都高三严格执行。因此,到了高考前两天,别人都在加大复习力度,捉襟见肘的时候,他反而比较轻松。
现在的孩子多半都有拖延症,这些高考状元的时间管理方法绝对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前期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并且有自制力和执行力,那么到最后关头才不会手忙脚乱,顾此失彼。
贵州理科状元李旭杨说:“学习就像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赛跑,如果需要别人在背后推着,甚至是用鞭子赶着自己往前跑,肯定是到不了终点的!”是否能够进行自主性学习,是成为一个普通的好学生与做一个佼佼者之间关键的区别。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首先家长要舍得在孩子身上花时间和精力,注重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互动。因为孩子所面对的都是“无情”的数字、词句和任务,没有情感的交流,让孩子每天面对没有生机活力和情感互动的事物并产生兴趣,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要对孩子的功课耐心地辅导,在学习氛围的营造上做榜样。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经常在他身边看书看杂志,对孩子不懂的问题,及时地和他一起探讨并寻找解决的方法等。
另外,要让孩子能够看到完成学习任务后尽情玩乐的希望。玩是孩子的天性,学习的自觉性如果脱离了天性,那一定是空中楼阁。如果家长只是一门心思地让孩子学习,孩子一点都看不到什么时候是尽头,那他的学习就只是应付大人,甚至是熬时间,何谈自觉学习?
最后,家长要体谅和包容孩子的失误和过错,更多地鼓励孩子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对孩子来讲,表扬是其进步发展的主要动力。
很多孩子看起来很努力,课间不出去玩,晚上熬夜学习,周末也窝在家里做题。他们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并不比他人,甚至是高考状元们少,但是成绩却平平无奇。
原因就是他们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只是在漫无目的、心浮气躁地“磨洋工”,感动了爸妈,也感动了自己。
而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从来不熬夜打疲劳战,该放松的时候就放松,该学习的时候就静下心来学习,全神贯注,心无旁骛。
可见,决定孩子成绩的并不是在学习上花了多长时间,而是这些时间是否“有效”,是否都能集中注意力。
所有的高考状元们都强调了一点,那就是学习没有捷径,老老实实地学习,上课百分百专注,不懂的就问老师,老师布置的作业按时完成,做过的每一道题题都不会再出错,该读的就大声朗读,该背的就背到滚瓜烂熟。
只有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持之以恒,才可以在高考这座独木桥上所向披靡,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