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疣柄牛肝菌(学名:Leccinum scabrum)是牛肝菌科疣柄牛肝菌属的一种真菌。以下是关于褐疣柄牛肝菌的一些详细介绍:
形态特征
• 子实体:较大,菌盖直径为3-13.5厘米,呈淡灰褐色、红褐色或栗褐色,湿润时稍粘,表面光滑或有短绒毛。
• 菌肉:白色,受伤时不变色或稍变粉黄色。
• 菌管:初期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近离生。
• 管口:同色,圆形,每毫米1-2个。
• 菌柄:长4-11厘米,粗1-3.5厘米,下部淡灰色,有纵棱纹并布满许多红褐色小疣。
• 孢子:无色至微带黄褐色,长椭圆形或近纺锤形,平滑。
生态习性
• 生长环境: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
•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黑龙江、吉林、广东、江苏、安徽、浙江、西藏、陕西、新疆、青海、四川、云南、辽宁等地。
经济用途
• 食用价值:褐疣柄牛肝菌味道鲜美,菌肉细嫩,是一种优良的食用菌。
• 药用价值:牛肝菌属的真菌一般富含蛋白质、黄酮、甾醇、多糖、氨基酸、矿物质、萜类等营养和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调节免疫力等功效。
• 生态作用:褐疣柄牛肝菌可与桦、山毛榉、杨、柳、椴、榛、松等树木形成外生菌根,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树木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