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Dite的三堂元学习课处处是干货,我自己的最大收获是:
我们的大脑只能用已知解释已知。
我们从小被压着背诵各种唐诗宋词,那时不懂这些字句之间美感,只是背着背着,突然有一天突然能够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这些词句作者的心情了。
当一个人的大脑中没有审美标准的概念时,他看到美的东西是无动于衷的。
所以由此可以开出这样的排比句:当一个人的大脑中没有XXX的概念时,他看到YYY(Y与X有关系)的东西是无动于衷的。
当一个人的大脑中没有程序解决重复问题的概念时,他看到能程序化操作的东西时是无动于衷的。
也就是说,大脑里没有积累这样的程序的时候,没有这些基础语句,没有这方面大概的框架的时候,遇到类似的信息是没有办法解读和解决的。
以前所说的打基础,我一直以为是一个概念,不清晰的概念,而事实上它是一个极其明确的操作。
对一件事情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遇到所谓的“灵感”的时候,是无法激活的。
因为你没有路径去操作。
或许只是一个想要萌芽的感觉,但仅仅止步于感觉。因为没有更加丰满的词汇可以描述出来,很多人表达能力差,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你的逻辑没有理清楚,或许你根本就不知道流畅表达和逻辑清晰的关系,所以没有去刻意练习这个技能,你感觉自己里面有很多内容,但是不能流畅输出。
很多人的难受点在这里罢。感觉可以膨胀得要爆炸了。
XDite说在认知心理学里面描述的,我们是靠右脑进行复制粘贴积累东西,有了一定基础了,把记忆点用肌肉练习的方法揉到自己的大脑,形成防摔模式,左脑才能出场,做分析判断的工作。
大脑的运作模式是用已知解释已知,而已知来自于记忆和习惯。
小白怎么学编程
所以XDite建议我们学习一项新技能,比如学编程吧,要向高手们取得一个高频小套路,或者找实作型的入门指南,能重复地复制粘贴敲代码的,把能做的小工程尽量重复3遍:
刚开始可以不用知道为什么,只知道怎么做就行了。
第二遍在跟着打代码的时候大致了解框架的讯息,忽略原理,遇到红字不要慌。也就是在第二遍的时候是跟着coding,了解错误,得到输入输出的小套路,然后自己总结。
第三遍要找到犯错的地方,找出当初为什么会错,把懂的和不懂的都背起来,Markdonw工具放旁边,错的记下来,发布出去。错的做笔记,背下来,重复三天。
学习一项新技能的初速度一定要快,基础的东西可以速成,但是经验和智慧必须是要通过时间通过刻意练习,才能得到的。
有了高频小套路,后面是不断重复,遇到新的问题,第一时间把套路拿出来套进去用,长时间下来你会知道很多套路里面根本不可能教的东西。
李sir说的一个例子,朋友刚买了一辆新的宝马X6,司机载着他在高速上行驶,突然被前面的车撞了一下,这时候经验丰富的司机第一时间是拉着老板往外走,把车留在高速路中,后面呢,后面的车不知道情况撞了上来,几辆车这么追尾上去。要不是因为司机的经验丰富,很可能这两人都不能带着完整的身体回去了。
而这个经验在驾校是没有办法教你的。你或许知道遇到什么情况要用什么办法解决,但是你不知道为什么,你很难有机会深刻地认识到我为什么必须要这么做。
刻意研精。
所以呢,这个套路就是,开始先用大量的重复把基础打好,把每一个程序都打进自己的肌肉中,变成自己的“下意识就。。。”,右脑积累到足够的基础,左脑开始分析判断,还是不断地刻意练习,把能够练习的情景都练一遍,得到属于自己的经验。后面要做到什么程度,全凭自己的积累。
从知道基础,到能用基础解决事情,到能预测一件事情中每一步可能会发现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到成为行业掌握话语权的专家,每上一个级别,需要付出的有效时间总时长都需要不断上升。
而每个行业内,大于50%的人只有高级新手的水平,但绝大数工作并不需要超过胜任者的阶段。精通者仅占行业的10%。我们自己的定位在哪里,就要衡量需要付出的有效时间总时长,在再而规划自己的道路了。
对这几个阶段感兴趣的可以Google搜索“德雷弗斯模型”:新手--高级新手--优胜者--精通者--专家,得到更多正确测量技能水平阶段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