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微信已经攻陷了我身边的每一个角落,“二维码”也春风化雨般的走入了我们寻常百姓家。
前几天走到一家小店取照片,一位和我年龄相仿的大姐掏出手机里面的一个二维码,无限期待的对我说:“妹妹,求你个事中不?给我扫一下这个东西,就一扫一下就中,耽误不了你多少时间”,还不等我说话,店里的一个超不过二十岁的小妹狂奔过来“姐姐,麻烦你也扫一下我手机里面的二维码呗?你看,虽然我们在同一家店里上班,可是每个人都有任务,求求姐姐帮帮忙好吗?”
我看了一眼二维码说明,无非是用几个鸡蛋、一棵白菜之类的廉价诱惑来直击人性中最脆弱的那个情感模块,最后为你制造消费,美其名曰“拉动内需”。说句心里话,对这种满是强迫味道的营销我非常反感,如果货真价实就拉开架势真刀真枪的和同行过招啊?都是人家玩儿剩下的三斧子半,不觉得胜之不武吗?如果碰见道德底线不太高的商家,谁知道会拿着顾客的信息去干什么那?
当然我也理解一个不入流的小县城如果不靠这种亲情式的绑定营销,本小利薄的方村小店一年下来能挣几个钱啊?不年不节的谁没事老去照相馆花上几百块钱甚至几千块钱去照婚纱照、全家福啊?何况一款最普通的手机像素也足够满足老百姓的简单需求了,干嘛冷天呵地的跑到影楼让专业摄影师呼来唤去的呢?
尽管我认同他们的竞争做法,但是看着大姐和小妹近乎乞求的眼神,我还是满足了他们的要求,老百姓的日子都是为了养家糊口,哪来的那么多是非黑白呀?不被老板给轰家去就得了。
~02~
我不禁想起今年三月份时候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我在北京的房子租赁合同到期了,在某中介网上挂了十好几天也没找到租户的情况下,我一咬牙一跺脚自己连夜就在“赶集网”什么“租房网”之类的网站疯狂注册了房子的信息和图片。
第二天一大早,大概八点左右钟,铺天盖地的电话迎面而来,其敬业精神真是值得称赞一番,只是同一家中介公司竟然有十几个人向我索要房源的信息和图片,原来也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任务,张三打了不代表能完成李四的任务,张三去我家拍的房子照片不代表同一家公司的李四拍的照片,最后我把他们集中到同一时间,只允许其中一个人拿钥匙拍照片,剩下的事情他们自己解决。
万物互联的今天竟然有这样奇葩的事情发生,而且竟然发生在一线城市,真让我无语了。业务员告诉我说,我可以对他们提出的要求选择拒绝,但是张三李四木头六不能不向我提出同样的请求,这究竟是什么逻辑? 我真的想不明白同一家公司为什么不能做到资源共享呢?为了扩大客户资源在员工之间还是采取这种亲情式绑定营销?所谓的“顾客就是上帝”难道就是这样子?我这“上帝”当得一点也不爽啊?
我在想如果慈禧太后能够坐着时空穿梭机来到大街上,面临着十八个卖烤白薯的小贩同时问他“老佛爷,给我扫一下二维码呗?”,她会作何感想呢?
~03~
为了弄清楚二维码的前世今生,我求助于“度娘”得到如下信息:二维码又称QRCode,QR全称QuickResponse,是一个近几年来移动设备上超流行的一种编码方式,它比传统的BarCode条形码能存更多的信息,也能表示更多的数据类型。
二维条码/二维码(2dimensionalbar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点。
2016年8月3日,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机构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明确指出支付机构开展条码业务需要遵循的安全标准。这是央行在2014年叫停二维码支付以后首次官方承认二维码支付地位。
言外之意二维码已经正式转正了。
可是在“码”行天下的江湖今天,我体会到的仍然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人性:美的依然美好,丑的却是无论怎么样往自己脸上涂胭脂抹粉也没办法变俊。
~04~
看着满大街都在兜售的成功学理论“我要当老板,我要当乔布斯……”,我真的是哭笑不得。
理论上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乔布斯,每个人都可以做产品经理、产品大咖、产品超人……
但是现实生活中又是怎样的呢?穿越历史的长河,拿我熟悉的哲学的历史进程来说,我们看到能够名垂千古的东方只有孔子、老子……;西方也仅仅有屈指可数几位:泰勒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释迦牟尼、耶稣……
不可否认的是人与人与生俱来的差异真的是写在我们的基因里面的,乔布斯只有一个,巴菲特的成功如果时空互换,他自己也不可能复制……
~05~
17世纪的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一书中写到:
让我们假设人类的心灵如同通常所说的那样,是一张没有任何印记的白纸,不存在任何思想,那么,人的心灵是如何形成的呢?人类大脑中所具有的复杂却无穷无尽的想象力是从哪里来的呢?人类拥有的推理知识和能力又从何而来呢?对于该问题,我的回答是来源于经验。这就是著名的“白板论”。
20世纪的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约翰·华生就曾经讲过这样的豪言壮语。他说:给我一打健康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设计的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随便挑选任何一个,我都能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类型的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业巨子甚至是乞丐或是窃贼,而无须考虑他的天赋、兴趣、倾向、能力或其祖先的种族和职业。
可是华生最“成功”的试验竟然是找了个不到一岁的孤儿阿尔伯特,在阿尔伯特跟小白鼠玩得开心的时候,华生在小孩后面猛地敲击铁棒,把阿尔伯特吓坏了。天长日久,阿尔伯特就形成了条件反射。即使华生不再敲铁棒,小阿尔伯特也开始害怕所有毛茸茸的东西:兔子、海豹皮大衣,甚至圣诞老人。
“白板论”其实是一种错误的理论。
我们不妨假设每个人都是一台电脑。刚出厂时都是“裸机”。“裸机”和“裸机”之间也并非平等,因为每个“裸机”的配置都不一样。有的处理器用酷睿,有的用赛扬。有的硬盘有500GB,有的有1TB。有的装的是独立显卡,有的是集成显卡。
人的心灵也不可能是一块白板,因为白板是不能做任何事情的。
我们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基因。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不同。最有力的证据是,同卵双生子之间的相似度要远远大于异卵双生子。同卵双生子不管是一起抚养,还是被分开抚养,到头来相似度仍然很高。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似度,要远远高于被收养的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似度。
我们出生的时候就已经预装了操作系统,比如语言能力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如果没有天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孩子们根本就不可能在短短一两年时间内学会复杂的人类语言。当儿童跟着妈妈牙牙学语的时候,他们不是像鹦鹉学舌那样重复妈妈发出的声音,而是在认真地捕捉语言中的中心语和补语,并且注意它们出现的先后次序,然后再构建一套同这一顺序相一致的语法体系。
通过最新的科学研究证明:每个人的命运有很大一部分是我们常说的“老天爷——基因”安排好了的,别整天胡思乱想着能成为下一个在天上飞的马云。
不要再“甘之如饴”的喝着这一碗又一碗的毒鸡汤了。
哪朝哪代靠“饮鸩”也不可能止渴!
~06~
那么在“码”行天下的江湖,我们除了对着自己的生辰八字唉声叹气就什么也不能做了吗?
遗传因素非常重要,而且我们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预装了心智的“操作系统”。
但是,遗传学并不是决定论。我们也不能根据人的先天差异划分等级,也不能按照人的头发是直的还是卷的划分等级,更不会按照人的身高和体重划分等级……
正是因为人生下来就是有差异的,才使得平等权利的原则变得更为重要。我们不知道自己的运气是好还是坏,也不知道我们的孩子们未来究竟会是怎样。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要坚持公平、公正的游戏规则。
记住一点: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从来就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要靠我们努力争取来的。
我们要有一种将一手烂牌通过我们的排列组合转换成好牌的能力。
在“码”行天下的江湖,凡事不要走极端,尤其是思维方式上面,真正有所作为的人都是“雌雄同体”的,就是既有男性思维,也有女性思维。换句话说我们不要当个榆木脑袋,要善于接纳新思想、新事物。像电脑一样是不是启动一下杀毒软件,更新一下我们的系统……
在“码”行天下的江湖,很多的时候,或许“不盲目的善良”才是打开人与人之间那扇心门的万能钥匙。
让我们用高尚的品格和良知为我们保驾护航,用知识和信仰为我们的心灵“加持”
也只有“德艺双修”才能让我们行到水穷处时,笑看云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