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情人节,您收到情书了吗?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传统的书信已接近销声匿迹,是书信没有存在价值了吗?其实物以稀为贵,书信更是这样,在特别的日子如今天情人节,如果能收到爱人情意绵绵的一封信,相信你的惊喜一定不亚于收到玫瑰花。玫瑰花会很快凋谢,而情书可以永久珍藏。与相爱的人用情书互诉衷肠,对于巩固情感将会起到不可思议的神奇作用,积累几十年,将是人生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著名画家陈丹青本来只画画不写作,改变始自他在美国求学时遇到的启蒙老师木心先生的一番话“会写信的人就会写作,所有的日记都是写给自己的信;所有的信都是写给别人的日记”。笔者对此感同身受,并认为书信也可以称之为沟通日记或交换日记。在互动口头对话沟通不畅效果不好甚至发生误会的的情况下,写信沟通就成了一种更深入更加有效的沟通方式。相对面对面的口头沟通来说,文字书面形式的沟通是更理性的沟通方式,更少受到双方情绪波动的影响,能有效避免或减少口头沟通发生情绪失控导致误会甚至冲突,书信甚至可能突破僵局,在关键时刻能消除误会,挽回可能失去的友谊、亲情、爱情,避免不该发生的悲剧。
“日记和家书是一种教育”,说这话的是山西阳泉妈妈赵锁仙,她生有两个女儿,在她小女儿两岁时开始给女儿写日记,用发现的眼光思考女儿的个性化成长规律,结果培养出两个杰出的女儿,姐姐考上了北大,妹妹考上了清华,她也写出了一本教育畅销书《姐姐北京妹妹清华》,她还荣获了首届中国当代十大孟母称号。无独有偶,武汉的单身妈妈,普通工人吴章鸿,成功地将儿子吴纯培养成连获15项大奖的国际钢琴冠军,她的教育法宝之一就是每周给儿子写一信,她把对孩子的唠叨化作文字,便成了督促的动力。这些信最后汇集成一畅销书《每天进步一点点》,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亲子之间经常写信(包括各种网络邮件)或交换日记,至少能巩固亲子感情减少代沟。甚至当孩子成了问题孩子,或者亲子沟通出现了障碍甚至发生冲突时,家长改用书面沟通方式,很可能创造教育奇迹。2008年,央视《心理谈谈》栏目曾播出过两集《99封家书唤醒迷途少女》说的是一位妈妈挽救一个迷上网瘾的女学生的故事。(可百度观看视频)。
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