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年集

作者原创

马上就要过年了,赶年集对每个镇子的村民来说都是大事,因为年集意味着置办年货的最后盛事,当然,现在林林总总的超市多了,随时都能买到需要的年货,但是年集作为一种延续俨然的成了一种文化。

要想赶年集还是要去乡镇的,儿媳被朋友圈里发的人头攒动赶年集的图片所感染,为了让孙儿感受一下年集的盛况和热闹,带着我们还有邻家的孩子一起,也去附近的乡镇赶了年集。

还没到目的地,远远的就看到停放的车辆排起了长长的长龙,我们也只好远远的停车,步行进入集市。

外围首先看到的是几家卖羊肉还有活鸡的摊位,稀稀疏疏的围着客人,询价或者比量着割肉。

往里走,就能看出年集的布局,菜蔬和吃食的摊位相邻,箩卜、白菜都是一车一车的紧挨,葱姜蒜也是一字儿排开,绿的菠菜、芹菜也是成筐成筐的。

过了菜市接着是水果摊,西瓜、大大小小的桔子,品种多样,葡萄金贵的很,都是独立包装,新鲜欲滴,围满了孩子们和妈妈,甘蔗寓意美好,生活节节高,这是过年的必备,也是被围得水泄不通,红彤彤的苹果寓意平安吉祥,无论是贡礼还是走亲戚都要带的,这也是北方的水果之王。

现在交通发达啦,南方的水果在我们北方也成了餐桌的新贵,当然种植技术的发展一些非时令的新鲜水果也带着绿叶水灵灵的赶着过年。水果摊前都是年轻的妈妈居多,虽然贵,但是吃的就是这个新鲜不是?平时不舍得,过年还是要奔着富足祥和进行准备的。

接着我们便听到了机器隆隆的声音,看到了传统的过年必备神品,那就是用苞米或者大米做的焦黍果,既可以做成长长的一根一根,也可以做出其他的造型,热呼呼的飘着米香或者玉米的香味,好吃不贵,我们也买了两大包,把孩子们给乐的。

如果在村里现做也是要排队等候的,一般都是猴急的孩子们。当然,玉米或者大米还有另外一种那就是用烧炭的转筒蹦爆米花,一般都是老人才有这个手艺,现在逐渐的被新的机器设备替代了。过去过年蹦爆米花的老人都特别忙,一个村庄一个村庄的转,印象最深的就是老人一般都很黑很黑,被碳熏染的,连带盛爆米花的布袋也是黑黑的。

穿过人群转弯进了另一条街道,便是一个一个的布摊和服装的摊位,也是人头攒动,多数都是老人和妇女,大概是过年了要给老人们买新衣换新帽。是啊,过年了,辛苦一年总要褪去旧的换上新的,也预示着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这个地方我们没啥兴趣,随着人群向前推进,如果有个电车或者三轮往往都会堵塞,真可谓人挤人,好不容易转出来,便看到了灯饰还有对联,红红火火一片,灯笼大大小小的,有的扎堆,有的分开挂着,煞是好看,没想到在这里还遇到了多年未遇的手工扎的手提的方形灯笼,里面可以放蜡烛,这是我们小时候孩子们玩的,大概也被列入非遗了吧。我抓紧买了两只,大概是小时候的一个念想也是一种情怀。

彩色的风车吱扭扭的转呀转圈圈,孩子们远远的就跑过去,自然是一个孩子一个,灯笼因为品种太多,再加上高高挂起的中国结,映红了孩子们的脸,当然也是买买买。接着还有烟花爆竹,又是买买买,好不容易到了空旷开阔之地,天呐,全是玩的:套圈的、打枪的、扎气球的等等,孩子们目不暇接,也是挤挤挤。

这里人头攒动,要的就是这个热闹这个挤;这里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这里是一片过年的欢腾和喜气洋洋;这里有爆竹的火药味也有年味。

看着我手里的纸灯笼,觉得今天收获满满,仿佛回到了从前,找到了小时候对年的期盼。

不知道友友们当地有没有年集,不妨也说来听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赶年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时的乡叫公社,村叫大队。全家人的收入,就靠家中的劳动力在屯中的生产队挣工分,到年底...
    笔耕心田阅读 668评论 0 1
  • 不知不觉放寒假已经十一天了,除了护校值班的两天,我回来也已经将近十天了,翻看日历才发现今天已经二十八了,再过两天就...
    春暖花会开燕子阅读 214评论 0 2
  • 2022年1月30日星期天晴亲子日记莒县一中初中部2020级8班驰翔爸爸莒县第三实验小学2021.9驰程爸爸148...
    草原野狼战队阅读 97评论 0 2
  • 在河南老家,赶年集又叫办年货,一般过了腊月二十三小年就陆陆续续开始忙活,一直到年三十上午(三十上午被称为叫化集、露...
    发呆的老渔民阅读 572评论 6 5
  • 要不是那天在市场上碰到刘歪头阔着嗓门喊他“半张犁”,半张犁真快不记得他这个绰号了。 回头想想真快,...
    s薛华阅读 821评论 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