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回老家,适逢村干部选举,想起我十六岁递交的入党申请书,那时还真有进入仕途一展宏图的梦想,每次回老家,吃不是问题,拉和撒是个难题,应该说如厕是人生记忆的重要“节点”,每每带小儿回皖北,都是一段教育与再教育,我是目睹过厕所从简陋到豪华的变化,见证了城市洁净史,近几十年来的社会变迁,厕所已经上升到了文化高度,许多文字描写大家都有段落记载入雅,记得以前还有管挑大粪的称作香客,不是上香的信教徒哦,多上乘的称谓啊!
宿州乡村旱厕,大都建于屋后,面积不过三平,不设门帘,大多土蹲位,便池底部是砌砖,有倾斜体,也有平底,若无草灰遮盖,由于不同的生理构造,极易呲湿裤腿,过去没有砖头底,就挖一深坑,内蓄积压太多,如若拉屎扑~通一声,就会溅起千层浪,蹲久麻木,一个站立不稳就会溺水,按理说,屎溺是上好的肥料,有机化学,滋养了庄稼和蔬菜,还是奇妙独特的生物链,可以说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技能之一……
在老家的几个晚上,我都在百度,研究厕所,看过一个韩国人写的东亚的厕所,包括如厕其他的各个方面,比如擦拭物的衍生史,洁具卫浴的发展史,并且还度娘了安徽南部的乡村厕所现状近貌,甚至把施工图都揣摩分解良久……
我怀念,所有过去家乡的一切,前年去赵新庄,我和我小姨及一众表姐妹去重观老宅,途径我童年发小冬梅家,我喊住了她们,说等我一会会哈,我要去看看冬梅家的厕所,我小表弟笑着说大四姐你也是人才,到厕所找回忆来了……
现在,好消息来了,老家开始建立公共厕所~wc……
我就说嘛,村里有了路灯,垃圾桶,厕所会跟着一起报到的,初中同学群里,一个男同学位极人臣,是个大官儿,今儿还郑重其事地探讨,男女生蹲位的数量安排,特别激动,我老家赵新庄也会有一个现代化的拉屎的地儿了,可喜可贺啊!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