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八章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讲述了社会政治和生活中的辩证法。
要是知道了现代社会的状况,还会加上一句“社会缺德,有慈善机构”。
在社会政治中,作为阴阳相对的大道与仁义、智慧与大伪、六亲不和与孝慈、忠臣与奸臣,都存在于矛盾双方力量的盈虚变动之中。当某种不正常的状态出现之后,就会出现纠正此种状态的力量,从而突显示这种力量。矛盾中的平衡机制会自然的发挥作用,使失衡现象回到正轨,这也体现了“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的天道规律。
六亲,最常见的说法是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人世间社会上的亲情关系莫过于此六者。
正常的家庭关系,所谓的孝就是父慈子孝,所谓的“悌”就是兄弟相亲,夫妇间互敬互爱。家庭的亲情是正常的生活状态,日常生活平平淡淡总是真,不会有所谓的突出表现,甚至一些小的矛盾和小的摩擦都是正常的现象。
但是,当正常的家庭关系遭到破坏,家庭关系出现危机的状态下,就会出现“六亲不和,有孝慈”的特殊现象。
从古至今的所谓大孝,一定是家庭不幸的结果;正因为有了不孝才会出现所谓的“孝”,有小孝才会比较出大孝。比如,一家有数个子女,多数不孝而个别尽孝,则凸显其孝。有一些家庭内部为了财产争的四分五裂,那些平和之人就显得具有“孝悌”之风。
家庭不和睦,六亲失序,也就使孝与慈的行为显得那么宝贵。
作为父母,需要正常的亲情,而不需要什么大孝。作为君主,需要正常的君臣关系,而不需要什么忠臣。一个正常的社会,百姓需要“无知无欲”,而不需要什么“明民”和“宠辱”。天下需要尊道重德,需要“以百姓之心为心”,而不需要什么虚头巴脑的慈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