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被形象的用来形容“一知半解却喜欢卖弄”的人。
在希腊,也有一个类似的说法叫“半瓶醋”,是希腊人给“喜欢读书,却读不懂书”的人的一种特别称呼。
通常我们会把读书和睿智联系起来,但读书的人,并不全是睿智的。“半瓶醋”形容的,就是那些集阅读和愚蠢于一身的人。“半瓶醋”认为,读书,读得多就是读得好。他们一般博览众书,沉迷读书,却一无所长,依然“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如何才能避免成为“半瓶醋”呢?读得多,不如读的对。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才能在读书中有所收获,避免自己成为“半瓶醋”。
下面的这份阅读类书单就是避免成为“半瓶醋”的良方妙药。
1、《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可谓“元老级”的阅读书籍,初次出版于1940年。1972年,经过大幅的增改之后,形成了现在的版本。
作者是美国的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莫提默·J·艾德勒曾担任1974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
这本书把阅读分成四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每一层都以前一层或前几层为基础。
弗兰西斯·培根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
概括来说,基础阅读是浅尝即止,检视阅读是生吞活剥,分析阅读是咀嚼与消化,主题阅读追求“辩证的客观”。针对每个阅读层次,书中都给出了详细的操作方法,书后还附有练习,用来检测对方法的掌握程度。堪称一本关于阅读永不褪色的经典。
2、《实用性阅读指南》
《实用性阅读指南》的作者是日本作家大岩俊之,他认为“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致力于研究读书方法。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主张,通过读书习得知识,通过记笔记记住知识,通过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读书有方法,优劣各不同。
大岩俊之认为,要带着目的和感情读书。
读书之前,要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思考几个问题,读这本的目的是什么,想要了解什么。带着问题读书,能够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带感情读书,则是利用情绪波动能加深记忆的原理,更容易记住书中的内容。
大岩俊之主张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笔记,按照书的目录结构做思维导图,或给自己预设的问题寻找答案,将答案作为思维导图的重点内容,做“定制版”的思维导图。
3、《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书的全名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作者是日本作家奥野宣之。擅长利用笔记读书和整理信息,奥野宣之被称为“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还著有《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如何写游记和散文》等。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主张“读书结构化”,整个流程包含“选书—买书—读书—记录—活用”五个环节。奥野宣之针对每个环节都做了详细说明。
在“读书-记录”环节,奥野宣之推荐用“葱鲔火锅式”笔记法。粗读一遍书,标记有感触的地方,再重读标记的文字,如果仍然深有感触,则通过“摘抄+记录感想”的方式记到笔记本上。
“活用”环节,奥野宣之主张要经常重读笔记和书,想简单重读,读笔记即可,想要回忆更多,可以读在书中标记的部分,还想要更多,则可以把书再重新读一遍。
4、《快速阅读术》
《快速阅读术》是迄今为止我读过的最“快速”的阅读方法书籍。作者日本的印南敦史,是一位专业的书评人,他每月撰写60篇书评,换言之,就是作者每个月最少读60本书。
印南敦史认为,书中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可能只占全书内容的1%,读书的目的要从“复制100%”到“邂逅1%”。所以他提出“流水式阅读”,即让书籍内容从心中“流过”,只要流过便有意义。当然,这种读书方法只适合与“能够快速阅读的书”,如果要参加考试,请自觉略过这本书。
印南敦史的读书方法可以总结为“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自我评定”。
一行采集—摘取书中最有魅力的片段。
一行精华—从中采撷最精彩的一行,“读书之魂,凝于一文”。
一行评论—记录自己的感想,利用这一行感想,唤醒一册记忆。
自我评定—每读完12本书,回顾读书痕迹,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本。
读书就像是寻找宝藏的过程,最终找到那对自己最有意义的宝藏,便算是功德圆满。
正如奥野宣之所言,“读书的目的是用自己的方式学习,而不是模仿评论家的做法。”
阅读知识增量不多,适合快速阅读的书籍,可以结合“略读技巧”,用“流水式阅读法”,在最快的时间找到“一行精华”。
阅读收益颇多,惹人深思的书籍时,可以用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把这本书生吞活剥再细细咀嚼,掌握书中的精髓,并通过“葱鲔火锅式”笔记法或“思维导图”,记录主要内容,便于记忆和回顾。
想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解决某些困惑,提升自身能力,可以用“主题阅读”方式多读相关书籍,运用辩证思维,多维度去思考,寻找答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了阅读方法,才能开发出万卷书中的黄金屋。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路是否能行得通,还要看是否适合自己。通过阅读中不断的摸索实践,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坚持下去,让自己远离“半瓶醋”,邂逅不一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