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礼记 大学》到朱熹的《大学》章句,历史已经了近千年。千年只是两个字,但中间的风雨飘摇早已难以追寻。现代的今天为何要追寻呢,因为今天出现了很多问题。是求“新”的问题,但我们用回到历史的直觉来解决又是“亲”的来源。
回来历史追寻是一种直觉,也是一种经验,是血与泪的经验,把血与泪刻画在基因里,成了直觉,又是“新”的经验了。亲亲是血泪,新新是血泪后的提炼。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亲民“和”新民”之争似乎毫无必要,朱子必须要新民,因为他的敌人很多。有俗儒只会记诵词章小学;有异端虚无寂灭;有权谋术数者;新民或可力挽狂澜。王阳明必须亲民,亲亲为心学也。
章太炎的观点偏激了,他说: 康诰是周对殷商说的。使殷商的旧民,作周的顺民。就是强迫他国作己国之民。弃旧道德而倡新道德,是洪水猛兽啊。他把新民当作革命了?
当今的问题不是亲民,我们理解了亲亲。也不是新民,我们新民多次了。而是明明德。
朱熹大学章句序,很多大学文本没有收录或者同学忽略。其实很重要。第一段讲大学是教人方法的书。即气质之禀有差异,所以复性之法最重要。第二段讲大学和小学的区别。大学是复性之法,小学是十五岁之前,基础之学也。第三段讲一个古代理想大学小学之情形。知性复性,躬行心得。当世之人无不学。第四段讲周礼之衰到当代,学政不修,风俗颓败。小学之学成功,大学之法知者鲜。第五段最重要。表明朱熹大学之旨要。辟俗儒和异端。俗儒只知记诵小学之功。异端要么华而无实,要么功名权术。使君子难以学习复性之法,小人上下乱窜。最后一段,朱熹讲自己继承孟子程子,重新编辑礼记大学,发扬大学复性之法。复明与世。
所以明明德就是复性。我们的争议点还在复性上。人生来有本性吗?是善还是恶?还是不善不恶?还是有善有恶?。如果没有本性,那就是禽兽和机器了。如果有善有恶就要通过约束节制来控制,这就是修行的功夫。大学就是这种功夫论。是德之门也!
“大学,初学入德之门也”。为学次第是《大学》,《论语》,《孟子》。如是者也。
国学群的第一次讨论很热烈,但也有些分歧。和而不同是可以的,但学习《大学》是学习古贤的智慧,这是要达成一致的。小学功夫是基础,大学的义理才是关键点。
礼记古本从诚意开始讲,很可能是错简了。要么从格物开始讲,要么从明德开始讲。朱子就从明德开始讲了。按照礼记古本的顺序,第一是诚意,第二是至善,第三是明德,第四是日新,第五是至善,第六本末,第七正心修身,第八修身齐家,第九齐家治国,第十治国平天下。
朱子的顺序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特别指出格物和诚意最适合初学入门。
程子认为古本是错简了。虽然未必,但明显朱子的版本是适合学习的!
古之学者为己,每人禀性不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可能不同,如有自得便是海阔天空,又何必去争一时长短。这就违背的大学本意,“知止而后有定”,落入朱子批判的小人儒法中了。希望后两次的交流大家可以更多地以学习为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