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民的名义》,火了,井喷了,红到炸裂。
收视+口碑,全网全平台第一热。
凑个热闹,从电视剧的角度,聊聊几个值得探讨的点。具体剧情有空再聊。
时代背景
一部合时宜的影视作品是有天时之助的。
92年香港上映的《大时代》,在当时风声之旺,无出其右。其暗合时代发展浪潮,金融市场不断繁荣,也是大火的一个重要因素。冷战结束的90年代初,新全球化奔腾向前,金融市场在通向世纪之灾的路上,高歌猛进士气高昂,人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反观《人名的名义》的时代背景。近些年,自上而下的反腐倡廉,重拳出击,大鱼不少,小鱼不断,老虎苍蝇一把抓。事情架着喇叭做完后,需要在实事之外,给予宣传,也算是赚个口碑,给舆论一个宣泄口。在官媒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才能捧出这么一部所谓改革开放以来尺度最大的政治类型作品,对中国的把控常态来说,也的确是前进了一大步。
人民群众的整体认可度,从政府办实事惩治恶吏,迁移到了对该剧的认可赞许。一直到前不久,我才意识到,国人对政治的关注度之高,如哑巴间的争吵,无声喧闹火光四射。
像《失恋33天》在11年11月11日上映,拿下了中国低成本言情类电影的天价票房,成了里程碑般的影片。
这是天佑之作。
在此之后,尽管同类型同质量的影片不少,但再无此佳绩了。如成功本身,不可复制。
这部剧,也许,也乘上了一阵东风。
剧本
本子可以说是成功三要素之首。
好的剧本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一部影视作品的成功或失败。
好的剧本吸引优质演员全情投入,给投资方信心,给导演无穷无尽的激情。
周梅森,在政治小说领域,一枝独秀,获奖无数。
知人心,知尺度,知市场。
这点非常难得。
这也是之前《人间正道》、《国家公诉》得以叫好,而此新剧得以问世的原因。
包括矿工、从政、经商、投资、写作在内丰富的人生体验,使其在作品中,对各阶层的人物形象有着丰满的刻画和较完整的对抗。
据说作品打磨了10年,这个,呵呵。
但原著的确不错,看过的朋友大都给予了肯定。
中国缺的不是导演,而是优秀的编剧和其他优质从业人员。
演员
如果可以,我真的不想选陆毅。
不是他不好,是有些演员更适合这个角色人设。
昨天还看了一帖子,说的是同一件事。
如果不选陆毅,还有什么其他选择。123456……
段奕宏。挺合适。个人偏好。
其他角色,不用多说,近几日各类影评针对剧中的戏骨的表现称赞不已。
老将们飙起戏来,从眼神到形态,情绪控制,动作神态,劲道十足。
让角色住进自个的身体,从那一刻起,没有我,只有他。
好的演员好像林中的鸟兽,林子里若是失了鸟兽,好像丢了魂。
鲜肉若想长青,好好学着吧。
商业市场
时隔十多年,又见政治剧作。
总算是补上了一种影视类型,不至于天天手撕鬼子、裤裆雷。在《人民》大热之后,可以预感该类作品会一时大热,接二连三。出头鸟没被打,还有什么好怕的。
当今影视行业的背后,无一不是资本的推拉。
为什么小鲜肉劣迹斑斑,消极怠工却依旧日日霸屏。
因为有足够的市场号召力,有人买账,投资方得个安心。
《人民》的出生可就跌宕起伏命运多舛了。
尽管市场认可该类题材,也的确生逢其时。但一些红线就像走钢丝,说不准拿不稳,谁也不敢轻易投,做这只出头鸟。
一度没几个投资方敢下注,下完注还有耍赖逃跑的。
好事多磨。
现今大热,再回头想想,给这些畏缩的投资方再一次机会,他们会投吗?
本次投资方中的新手,也算是靠胆大搏了个出位。
不求文娱自由如美利坚,但求分级分时,给好片多一些机会。
附加值
一部优质的影视作品,除了迎合时代需求,提供优质的故事、演员,填补市场缺位外,还有一些附加值需要满足。
作为人们的谈资;
作为关系的连接线;
作为社会的自由意志;
作为国家文化的形象输出。
下一部现象级作品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