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第二十八章尤瓦尔赫拉利的第二个故事

      尤瓦尔赫拉利的第二个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在对小和尚讲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在对小和尚讲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在对小和尚讲故事,故事的内容是……

  这个赫拉利看来是跟我们杠上了。那我们就解一下这个谜语,烟神也被激发了斗志。

  这是一个无限循环,俄罗斯套娃,克莱因瓶,莫比乌斯环……

  烟神转身问李婷

  纯循环小数用分数怎么表示

  李婷回答

  将纯循环小数改写成分数,分子是一个循环节的数字组成的数;分母各位数字都是9,9的个数与循环节中的数字的个数相同.

  例如:0.111...=1/9、0.12341234...=1234/9999。

  混循环化分数:

  将混循环小数改写成分数,分子是不循环部分与第一个循环节连成的数字组成的数,减去不循环部分数字组成的数之差;分母的头几位数字是9,末几位数字是0,9的个数跟循环节的数位相同,0的个数跟不循环部分的数位相同.

  例如:0.1234234234…=(1234-1)/9990 0.55889888988898...=(558898-55)/999900。

  好了,我不跟你聊天了,太费脑细胞。烟神被绕晕了

  李婷笑到,脑子是越用越聪明,你不用,脑子就要坏掉了。

  这条路不通,再想想

  这其实相当于一个病毒的原理!!

  你可以这样理解!!因为你是想要执行的是无限循环。

  无限递归,烟神想到了

  什么是递归?灵珠问到

  一个事物由这个事物本身所构建,那么在理解这个事物的时候,就需要先理解事物的构成,于是就回到理解这个事物本身,从而再次需要理解这个事物的构成……这个不断循环理解的过程就形成了——递归。

  显然,这个递归的解释本身也是递归的。

  而从字面意思来看,递——是传递,归——是回归,那么从传递开始回归到传递的开始,就是从一个地方出发,回到了出发的地方,就完成了一次循环,而不断重复这个循环,就是——递归。

  递归有两个要素,即:循环嵌套和自身构建。

  首先,循环嵌套——就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同样的过程,且每次重复都嵌套在上一次的重复之中。

  其次,自身构建——就是在循环嵌套的过程中,每次重复的过程和内容,都是由同一个“自身”(代表着结构和模式)所构成的。

  例如,在上面这个递归故事中:

  循环嵌套的——就是老和尚和小和尚在庙里说故事,其代表了上层循环的故事,也引出了下层循环的故事。

  而自身构建的——就是这个故事的内容,其具有相同的结构和模式,有趣的是这同样也是“老和尚和小和尚在庙里说故事”。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老和尚和小和尚在庙里说的故事就是——“老和尚和小和尚在庙里说故事”。所以,这个故事是递归的,因为故事循环嵌套,且故事是由其故事自身相同的结构和模式,所嵌套而构成的。

  那么继续展开来说,这里有以下几点值得深思,并细细体会一番:

  第一,自身构建,虽然其基本构成有相同的结构和模式,但不代表其内容和内涵是相同的。

  例如,“老和尚和小和尚在庙里说故事”——是相同的结构和模式,但在每次循环中,都是不同的老和尚和小和尚,而这个说的故事,则包含了其后所有嵌套的故事的总和——也就是说每次循环中老和尚说的故事,都是其后所有故事的总和,且其后的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不同的老和尚和小和尚。

  那么,“一个事物由这个事物本身所构建,那么在理解这个事物的时候,就需要先理解事物的构成,于是就回到理解这个事物本身。”——这里,其实每次回到理解这个事物本身的时候,这个事物就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事物了,只是这些事物拥有相同的结构和模式,但不具有相同的内容和内涵。

  第二,结构和模式相同,内容与内涵不同,意思就是说,结构和模式不变,但结构和模式所承载的数据变得不同了。

  那么,“从传递开始回归到传递的开始,就是从一个地方出发,回到了出发的地方。”——这就是说,其实地方还是原来开始的地方,但这个地方的环境数据(环境信息),却发生了变化,与之前变的不同了。

  于是很自然的,我们就会问,那在递归中的环境数据怎么就不同了?为什么会不同了?不同在哪里了?

  事实上,老和尚、小和尚、庙、故事——就是数据(信息)。在每层的循环中,老和尚、小和尚、庙都对应着当前的故事——这是每层循环都不一样的一个故事,虽然结构和模式是一样的,但却是另外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只不过同名同姓又同地(相同环境)。而老和尚和小和尚在说的故事,则指向了下一个同样结构和模式的故事。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环境数据——不同的老和尚、小和尚、庙,存储在了上下文中的结构之中。这个结构拥有相同的模式——就是“老和尚和小和尚在庙里说故事”,其中老和尚、小和尚、庙、故事都是结构的组成,可以替换成任意其它的同类型对象(比如不同的老和尚1,老和尚2……等等,以此类推),所以它们都是变量——存储着不同的数据。

  第三,在递归的循环嵌套中,其任意局部的循环嵌套部分,也是递归的。

  例如,在任意嵌套深度,局部的来看,重复嵌套的结构和模式都是——“老和尚和小和尚在庙里说的故事”,那么单看这些循环嵌套的局部,也亦是递归。

  所以,在整体上的递归,在局部也存在着递归,甚至有时候——递归是由递归所构建而成的。

  第四,在递归中的自身构建,其相同的结构和模式,是可以拥有任意复杂度的。

  也就是说,这个结构和模式,可以是由简单形式组合而成的复杂形式的——什么意思?举一个例子,让我们来扩展一下那个递归故事:

  从前有一座山,山里有一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他们在说故事,故事是什么呢?从前有一座山,山里有一座庵,庵里有一个老尼姑和一个小尼姑,她们在说故事,故事是什么呢?从前有一座山,山里有一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他们在说故事,故事是什么呢?从前有一座山,山里有一座庵……等等……

  我们可以看到,循环嵌套的故事变成了——“老和尚和小和尚在说故事,老尼姑和小尼姑在说故事”。所以,在自身构建中,相同的结构和模式也就变成了——“老和尚和老尼姑一起说对方的故事”。

  当然,可想而知,我们可以通过组合的方法,无限复杂化自身构建中的结构和模式——甚至复杂到,让身处在递归中的智能生命体,无法感知到自己身处在递归的结构和模式之中。

  第六,递归是可以拥有出口的,也就是说递归可以跳出并终止。

  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可以一直说下去,此时递归就是没有出口——无限循环嵌套下去的。

  但如果老和尚和小和尚某次说的故事,其内容并没有继续说下一个故事——比如老和尚和小和尚在探讨递归的奥秘,不在说自身模式的那个故事——那么,此时递归就结束终止了。于是,这一次的老和尚和小和尚就成为了最后一次的循环——也就是递归的出口。

  而同时,递归终止就会开始回溯,从最后一次循环开始逐层返回到上一层,这代表着“故事”的层层回归。

  要知道,在递归结束之前,我们并没有任何一个完整的故事,因为每个故事都没有说完,每一个故事都有下一层的老和尚和小和尚在说,但还没说完的故事。

  最终,回溯会收敛到最开始,就是第一次老和尚和小和尚在说故事,同时我们也会得到一个最完整的故事,其内容就是第一次循环到最后一次循环之间所有的(相同结构不同内涵的)故事总和。

  于是,这个故事就包含了——各种不同的老和尚、小和尚、庙,直到最后老和尚和小和尚在递归终止处探讨递归的奥秘,这些所有的数据。

  那么显然,如果递归没有出口,就不会有回溯和收敛,所有的一切都是不完整的,一切都是局部的,数据会散落在结构的各处——存储在上下文之中,结构的模式相同——并形成嵌套,而重复的结构会一直延伸到循环的无限处。

  用递归方程求极限

  n->∞时,对于任意的ε>0,|Xn+1-Xn|<ε,也就是说Xn+1和Xn极其接近,要多近有多近,可以近似的理解为相等(也就是极限时相等),所以a=(a(3-a))^(1/2).

  证明如下:

  对于任意的ε>0,当n->∞时,limXn=a,存在XN<3/2+ε*ε/(2*a)<3/2+9/(2*a),当n>N时,总有|Xn+1-Xn|<ε,所以a=(a(3-a))^(1/2).

  坐标有了:

  纬度:23.09741782252917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