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精进》里看到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自我管理》文章中介绍自己实践了20年的方法——“反馈分析法”。很简单,就是做出一个选择的同时,写下自己期望的结果,然后等待若干个月之后,再用实际的结果与之前期望的结果相对照。目的是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了解到“哪些工作是他们尤其不能胜任的”,从而确定他们“不具有优势和不能涉足的领域”。
由此想写下打卡21天的自我期望。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要照顾好孩子(下班回家后到孩子睡觉的时间全部属于孩子),要做好本职工作,还在拓展自己的第二职业(这是我会长久做的事业,为自己的未来挖井),还要健身,还要读书码字自我提高。那么,时间管理就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
尤其加入阅读输出打卡群之后,进入到第二阶段发现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读书和输出,加之第二职业需要花的时间也不少,感觉碎片时间不太够了,需要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熬夜对身体健康显然是不好的,所以想把自己调整成晨起型人,试了很多次,坚持的总是不够理想,可能有50%的时候都是按掉闹铃继续睡觉。深究原因,还是晚上睡的不够早,睡眠作息没有形成规律。
基于以上种种考虑,决定加入21天早起打卡群,希望借助社群的力量和小伙伴的互相鼓励来帮助自己养成这个习惯。
晨起只是一个结果。5点起床,到7点孩子醒来之前,有至少2小时的时间专属于自己,运动,看书,写字,思考,列一天的计划,补充自己的梦想清单,甚至天马行空,都是可以的。
但是,要想晨起,就需要早睡。5点起床,至少10.30要上床睡觉,11点之前要入睡。所以,晚上9.30之前应该和孩子上床,读书玩耍20-30分钟,10点之前让孩子进入睡眠模式。希望能10点半之前入睡。我自己则可以保留半小时的自由时间,或者睡觉也可以,只要能保证第二天5点起床。
9.00-9.30孩子的玩耍、喝奶、冲凉时间。
8.00-9.00 楼下玩耍时间,玩玩具/涂鸦/亲子互动时间
7.00-8.00 晚餐时间
所以,看起来是要早起,调整的却是背后的一系列时间点的活动安排。之前很多次都是写了计划又搁置一旁,并没有真正的去执行,去细化。
希望这次借着21天早起的打卡激励,能把自己和孩子的时间计划都更好地执行起来。
希望在21天打卡结束的时候,自己能养成这样的习惯:
1. 早睡(最晚11点之前);
2. 早起(5点-5.30);
3. 更合理地利用好晚上的亲子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