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自始至终是一个整体,思考的时候会将所有知道的信息自动组合成一个最佳的信息,但是这个最佳的信息会受本能行为、训练所产生的条件反射、因为经历过不好的事情或者看到过不好的事情需要绕开的影响。比如我要去打开一个门,这一瞬间就会想到怎么过去、怎么打开、会有锁和开门的一瞬间的拟合图像,这些都会在一瞬间完成。但是如果这个人以前在开门后就会被人揍一顿,那上面所有的影像在一瞬间思考后,大脑会无限放大这个被揍的影像和感觉,随机就会有身体释放一些激素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恐惧、害怕、退缩等,如果非去不可,就会有开始慢思考怎么处理这个问题,这次的思考是独立的全新的思考,比如是不是要带个棍子,比如是不是要找人帮忙,是不是要再找时间去开门等,这个思考全部会被记忆捕捉,变成可视化的思考的过程。主要的问题是因为新问题的出现,导致思考中将以前与开门毫不相关的事情拿过来参考组合,比如开门要带棍子,开门要避免被击打等,因为新的链接是主动式链接,所以需要思考过程或者记忆的提取,需要介入从出生开始学习到的思考方式和方法,或者是基于本能之外建立的思维体系。如果越是开放式的学习长大的人,对于事物处理的速度越快,原因在于,被动思考的规则极少,产生的结果会更优化,不需要主动思维介入或者介入的机会比较低。大脑需要降低能耗,在平常处于调节反射或者肌肉记忆的方式思考和引导人活动,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才会高速旋转,抽出所有有用的记忆和规则、错误、惩罚等来匹配出最优的行为指导方式。有些经常不去触发主动思维,过早的建立起规则都会面临着方案无法最优,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呢,举个例子,如果你走路一直保持一只手臂摆动幅度非常小,另外一只比较大,在没有优化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这个行为就会刻画到条件反射行为中,变成本能行为或者说是条件反射,但是它是错误的行为方式,大脑无法更正了,没有新的正确的行为支持,它就一直错误下去。如果没有学习过失败的经验或者学习过失败的经验但是没有解决过的,会在这个时候死机,出现抑郁等问题,轻的则会出现因为混乱。大脑无法绕开遇到的问题会导致身体释放很多化学物质,激发本能的逃生欲,有些会导致思维关闭的问题出现当机,结果会被本能意识接管。
日更确实比较难,这个是我坚持日更的最后一天,我还是希望按照自己的节奏写一写这里思维分析的短篇,这种短篇没法做到日更,也更不可能靠它实现什么,权当兴趣,兴趣就要变成纯粹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