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脱冷又叫“鬼上当”他很能干,手下有一班爪牙。他的阅历很广,对上层社会很熟悉,看透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的真相。他对拉斯蒂涅一针见血地指出:“强盗和统治者的差别只在于见血与不见血而已。”可谓道破不平等的天机,
这个形象有很大的冒险性。伏脱冷反抗社会,是因为他受社会很大的排挤,野心不能得逞。他研究社会,揭露社会,是为了顺应这一套向上爬,只要他向上爬的野心一旦得逞,他便会变成维护现行制度的鹰犬。这个形象在许多作品中出现,简言之就是屠龙少年变成恶龙的故事。
伏脱冷的形象也很复杂,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揭发者,也是罪恶的制造者。巴尔扎克对他的态度也是矛盾的,既把他写成社会罪恶的代表,加以批判,又欣赏他的洒脱、意气、能力,通过他的冷嘲热讽,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批判。
一开始读书的时候,我也认为伏脱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面人物,但后来越发觉得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片面的“他是人间的撒旦,既邪恶又合理。”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人性的复杂方面,他是深受那个社会毒害的代表,但是他没有向那个不公平的社会妥协,而是千方百计在社会上谋取自己的一份利益,冯这一点还来看,她不屈服于自己的命运,也是一个奋斗者的形象,但是他使用的手段卑鄙猥琐,把丛林法则作为为自己开脱和辩护的依据:在那个只有狼和羊的社会,如果你不想成为人人宰割的羔羊,就要使自己变成凶恶的狼,去和对手撕咬。将非常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思想和言论在拉斯蒂涅的人生和性格塑造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为他悲剧的结局奠定基础。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个人物的发家致富到最后的堕落反向的还是当时社会记得的弊病和黑暗,在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相互交织相互妥协的时代中,作者也通过伏脱冷这样一个资产阶级野心家,深刻揭露社会对人的凶狠掠夺者,在这种大势所趋下,人的堕落也就成了理所应当,这看似是拉斯蒂涅一个人的悲剧,实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浮士德》中的魔鬼叫做墨菲斯托,与伏脱冷不同,他是一个货真价实的魔鬼,他以《浮士德》为赌注和上帝打赌;引诱浮士德与他签署了一份协议:魔鬼将满足浮士德生前的所有要求,但是将在浮士德死后拿走他的灵魂作为交换。体现出了文艺复兴之后的人们所追求的精神状态得到了最真实的展现:我生前当及时享乐,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从此满腹经纶的《浮士德》也开始沉迷于世俗的生活。当然比起《高老头》,《浮士德》是幸运的,最终他通过理性战胜了自己的心魔,那一纸条约也在天使的帮助下化为灰烬。
不论是伏脱冷还是魔鬼,他们都在各自的作品中起着重要作用,那就是充当引路人。浮脱冷让拉斯蒂涅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刻,从此也为他以后不择手段改变自己命运拼命往上爬的奋斗提供了理论基础;浮士德遇见魔鬼,赌局就开始了,他让浮士德体验到的世俗生活中的快乐,灯红酒绿和靡靡之音最能击溃一个人的理想。巴尔扎克借伏托冷的嘴说出了社会的黑暗,歌德通过魔鬼的形象倾注了把人生中的磨。当然《浮士德》中有一定的脸谱化倾向,不过这些形象如同作者心目中的评判标准,愿笑到最后的,是真善美以及理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