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24小时内不强求退烧,尽量不干预,任其发烧就好,24小时后还是高烧,但是精神各方面都不错,还是按照24小时内发烧处理原则处理。
一、24小时内发烧处理原则:
1、39°以下多喝温水,39°以上喝温淡盐水,盐水是增加循环排出废物,水一定要温的,凉的就容易引起抽搐,喝水要小口小口的喝,不能大口灌,不然就白喝了。
2、手脚凉要弄热,搓热或者热敷、泡脚都可以,一定要弄热,跟身体、额头一个温度,手脚热就不会惊风抽搐,发烧多少度都不会,如果手脚热产生的抽筋,不要紧的。
3、发烧时如果不吃饭就不吃,喝温水就好,盐水也要是温的,要少量多喝,不能大口大口的灌,睡着了就可以不用喝,但手脚一定要弄热。
二、发烧伴随其他症状的:
1)消化道疾病:
发热伴有腹泻呕吐的,可以太极按摩,热敷肚子后背,肚脐贴焦三仙贴,饮食清淡,断掉肉蛋奶,生冷寒凉,米粥养着。
1、腹泻:防止脱水,补充粥汤,小娃就母乳、米粥,其他一律停掉;要热敷肚子,后背,什么方法都行,可以太极按摩;可以不吃饭,但一定要喝水; 剧烈腹痛的,肘窝腘窝拍痧或吮痧,如果疼痛不减弱,使劲拨筋委中穴; 腹泻较重可以吃藿香正气丸(水不如丸)、附子理中丸; 按摩:推腹,推腰;结束后,适当饿半天,然后米粥养3—5天,停掉水果海鲜肉蛋奶。
2、呕吐:呕吐不宜吃太多,可以喝温水,可以喂姜枣橘皮汤,小口喂,不可大口大口喝;一直呕吐吃不下东西的,可以用生姜三片、生大黄2-3g,煮水喝,一次喝几小口,几次后就会止住了;热敷肚子、后背:艾灸肚脐及周围,肚子滚蛋都可以; 按摩:推腹,推腰;结束后,适当饿半天,然后米粥养3—5天,停掉水果海鲜肉蛋奶。
3、小儿积食引起的发烧,症状是骤然就发烧很高,一般39°以上;大便异常,便秘或拉稀,酸臭;有时会呕吐,呕吐物是食物,酸臭;发烧时,肚子、手心热,有时候脚心也热;口中有异味。治疗:焦三仙贴膏。
焦三仙贴膏:焦三仙,莱菔子,枳壳,生大黄,丁香,苍术,肉桂各等量,磨成粉后用橄榄油或者茶油或者陈醋调成糊状,贴肚脐,一般是晚上贴,白天取下,可以贴几天,停两天,再继续贴。焦三仙贴膏可以治疗小儿积食、厌食症、腹痛、腹泻、腹胀等肠胃不适。
2)呼吸道疾病
1、鼻涕:1.清鼻涕:热敷,捂头囟,大椎穴贴膏药(风湿膏就行),喝姜枣汤。2.黄鼻涕:跪坐,拍头顶、额头,揉脚趾蹼、后发际一圈。
2、鼻塞:1.有鼻涕时的鼻塞:甜瓜蒂粉,用棉签涂到鼻子里。2.呼气费力的鼻塞:要把督脉打通,按压太渊穴,跪坐,胃肠按摩,热敷、艾灸肚脐、关元穴、肺腧穴,可以喝姜枣汤,泡脚出汗捏脊背从下往上。3.吸气费力的鼻塞:要把任脉打通,擀皮或刮痧任脉,掐中脘、肚脐上下左右对称四点的肉,揉三板斧。
3、咳嗽:拍痧、吮痧肘窝、腘窝、上颈背部、前胸。有气喘,推后背,前胸从上到下,按压膻中穴,中府穴到云门穴这一段,捏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穴的肉或者干脆捏肚脐上下左右对称四点的肉。有痰的,多拍打足三里到丰隆穴,可以肚子滚蛋、热敷后背。
3)伴随疼痛(如喉咙痛、头痛):喉咙痛包括扁桃体肿大、咽峡炎、咽炎等引起的发烧,口腔溃疡等头面部疾病,可以揉脚趾肚,手脚趾蹼。
4)伴随晕厥抽搐、抽风的
1.抽风:按压人中、太冲、合谷穴,鼻尖刺血,手指肚放血,捂头囟,,腘窝拍痧,手脚搓热。
2.抽搐:热敷手脚膝盖,掐腘窝和尺泽穴,掐合谷、太冲。
3.有抽风抽搐病史的,发烧就多揉揉肚子,平时要多调理脾胃。
5)打疫苗引起的发烧咳嗽流鼻涕等也按照以上办法处理。
6)病毒疹类症状:芫荽(香菜)泡澡。等疹出透了,手脚上都出来算出透了,就好了,开始退了。
7)湿气引起的发烧:舌苔厚,人没有精神,可以考虑湿气重,用藿香正气水泡脚或者藿香正气丸用水化开贴肚脐,多揉肚子,拍小腿肚子。
三、24小时后高烧不退的处理
1、高热发烧方子(大人量,小孩用减半,发烧38.5°以上用):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0g,生石膏15g,生甘草10g,栀子10g,豆鼓10g,麻黄10g,赤小豆20g,桑白皮10g,连翘10g,杏仁10g,白蔻仁10g,薏米30g,神曲10g,佩兰10g,生姜2片煮水喝。
2、四豆饮方:黄豆20粒,黑豆、绿豆、白饭豆(白芸豆)各15粒,放水煮到稀烂,取汤温服,不可放凉不可隔夜。病毒疹、发烧都可以用。
3、芫荽(香菜)泡澡,前胸后背用香菜搓。
4、拔罐、吮痧、泡脚、放血疗法。
四、发烧结束后的处理
发烧结束后注意避风,要避免着凉重复发病,饮食不能大鱼大肉,要清淡,米粥滋养,平时吃饭以五谷杂粮为主,蔬菜为辅,肉蛋奶水果适当补充就好,水果在下午可以吃一点,有病的话尽量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