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头先️️祝大家:
新年快乐!
龙年大吉!
2024年农历新年的第一篇文章,那来写一写最近感悟比较深的点---“懂事”或者“听话”。
“懂事”:就是学会理解别人的时候,体谅大人的良苦用心,就是体谅他人的苦,能做的事情自己独立做,就是可以分解大人的担子。不要让大人为你生气那就是懂事的表现~能够独立,不用家长为自己操心了、不再无理取闹了、能为家长分忧了。 “听话”:指的是用耳朵听别人说话以及服从某人的言语,需要养成良好地听别人讲话的态度和习惯。
以上特地百度了详细意思,综合起来理解就是,只要服从大人的指挥,体谅大人的良苦用心,就算是“懂事”“听话”了。这是父母所希望孩子的样子。
为什么今天特别想提这几个字,因为过年期间,回家看到太多这样的场景。每一次亲子间的冲突,都源于每一个本体的需求未被满足而发生。
比如:A家庭。高知父母,有洁癖,注重各种礼仪。所以他们会以他们的视角来评判身边人,尤其自己的孩子。
一旦发现与自己的理念不相匹配,会站出来事事干预,事事控制,会觉得你做什么都不对。
细节细到---炒完菜,依然希望灶台一尘不染,没有油渍。能用高压锅加热的菜,绝不用油锅。而不希望有油渍这样的观念,又恰恰不希望用微波炉这种高效的方式来解决,额。。。甚至家里吃顿火锅,都担心天花板会有水蒸汽,会影响天花板的寿命。
妥妥的军事化管理,孩子从小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能有更多创新,有自己的主见,想来太难了。
家长一边拿自己的孩子与别家做比较,羡慕别人家孩子样样都会,一边又对自家孩子各种管控,这有点强人所难了。
哪怕是雄鹰,翅膀被捆住了,它想飞得远,飞得高,也得等有能力之后了。且这雄鹰还必须是有觉醒意识,不然。。。嗯哼。
比如:B家庭。文化水平低的父母,对孩子属于散养型。散养中有一定的原则性,只抓关键的部分,不要犯法,不要走歪路,这是他们的底线。
家庭氛围较和谐,孩子正餐正常吃,余下吃点小零食,无约束。哪怕临睡前饿了,坐床上吃,也无所谓。
因为这些没有触犯到父母的底线,自然不会管。
如果父母再做好课题分离,不帮孩子做各种打扫清理,也许会更轻松。把本属于孩子做的归还给孩子,也是让孩子独立成长的一种方式。
以上的例子, A家庭一旦发现孩子不按自己的思路来做,会被贴上“不懂事”“不听话”的标签,亲子关系会随着每一次的控制而减少一分。B家庭孩子则会有更多犯错的空间,亲子关系也会更融洽。
不知道屏幕中的你们,家庭养育方式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欢迎分享,或者留下不同的建议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