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青年没有不喜欢李商隐的。
李商隐好诗无数,写的最好,也是最难理解的,就是这首《锦瑟》。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接触李商隐的诗,一般会惊艳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然而李商隐写的最好的诗,却是这首《锦瑟》。
一首诗之所以流传,必是其中有佳句,千百年来,人们吟咏赞叹,摘抄引用,才能广为传诵。比如上面提到的李商隐的两句诗。
因此,一首好诗,其中有两句绝妙就已经足够了,大部分诗都是如此,佳句多了反而觉得浪费点力,还不如用到下一首诗里,岂不善哉?但是有的人恃才傲物,偏偏在一首诗里句句精妙,字字珠玑。《锦瑟》就是这样一首诗。
初读此诗,一片茫然,不知道作者是在说什么,想表达什么思想。虽然不懂,却不妨碍觉得这是一首好诗,到底哪里好,又说不上来。
慢慢了解的多了,才知道这首诗问世以来,很多诗词大家、文坛领袖也是一筹莫展,莫衷一是,谁也说不清楚作者的创作意图。但是一致认为这是一首好诗,仅此而已。
这首诗朦朦胧胧,说不出的惆怅凄迷。是在追忆似水年华,叹息岁月蹉跎,还是在追思故人,怀念曾经美好的爱情,亦或是作者自感身世,仕途坎坷,抒发难以施展抱负的悲愤之情。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这首诗高妙之处在于用了很多典故,营造了一种迷离倘恍的氛围,锦瑟华年,庄周梦蝶,望帝啼鹃,沧海月明,鲛人珠泪,蓝田日暖,美玉生烟。一句一个典故,步步为营,每一个典故都让人低徊怅惘,不能自已,最后结句却是个转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如梦如幻,满心除了惆怅还是惆怅。
设若佳夜良辰,一深闺女子,独坐锦瑟凳前,展开一张薛涛笺,上面用蝇头小楷写的正是这首《锦瑟》,女子读罢良久,幽幽叹了一口气,不觉两行清泪在腮边流了下来。
所以深夜不能读此诗,读必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