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视频。
“一条”里采访心里咨询师张春。她提出了“女性抑郁”的概念。
大多来自“性别视觉”是把“性别”作为一个更重要、更优先的位置。
就如我们今天看一个人就想了解他的家庭背景,都是什么学历,父母兄弟姐妹都是做什么的,不会问你是男或是女。因为我们直观已经知道了他的性别。
女性有一个普遍的抑郁。是社会生活提出的要求。
如你要上进,要努力工作,所有的女性都有这样的焦虑和危机。
女性和男性是不一样的。
男性读书越多越好。
女性既不可以没有文化也不能太有文化。太有文化了不讨男人喜欢。工作中不能一直太强、太满,这是女性特有的。
男性就不会有这种感觉,而是理所当然。社会对男性的要求就是单项的,也更宽容些,只要一直向前。
女性就是双向的,一直向前是不够的,还要注意很多种歧视、不公、性别挑衅等。这些压力都要考虑到。往往精神压力大于工作生活本身的压力。
回望我自己呢,在整个生活里面,很多时候都有这样的阴影存在。
比如我对女儿的穿着就很反感,女孩要自重,不要穿得太少。要是男孩的话就不会这么说。
我自然而然的就不自觉的用女性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自己知道不对,这是对女性的禁锢,无法放得开。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给女性一个无形的禁锢。往往是自己把自己困住了。
要找一个出口。
这个出口可是体力劳动、可以是无聊的刷剧、种种花草、运动、散散步、走出去吸收一下阳光新鲜的空气、看看风景等来调整自己。分散了精力,会让自己没有那么辛苦。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只要能每天开心到60分就不错了。这也是普通人的最大值了。我觉得多数人生活到及格就很好了。
自然而然的快乐,不是刻意的去找快乐,装成快乐的样子。
总结,总体就是女性的压力从来都是自己,要自己来救赎自己。很多无形的压力确实是来自社会对性别的要求。无力改变的我们,放自己一马,不要要求所有人都满意,只要自己满意就好。人生这场体验,管它能打多少分,自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