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了,已经到青春期了”。
“这么叛逆啊,这个年龄是叛逆的时候了”。
错误地认为青春期才叛逆
面对类似的话题我们都烂熟于耳了,似乎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叛逆的青春期,叛逆就像是青春期刮来的台风,一夜之间爆发的。
万事有因果,不是没有来由的。青春叛逆的爆发期只是一个结果,起因早已经埋下多年了。
有些孩子从婴儿时期,有觉察力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叛逆了;有些孩子从学会走路就已经开始叛逆了。
只不过更多的,父母把这些都当成是孩子理应有的成长规律。更多的,是孩子幼小独立的思想完全不受重视。
久而久之,孩子心里像压了一座山,青春期的时候火山爆发了。
有一位朋友曾经告诉我,她刚刚学会走路的两岁孩子已经叛逆了。
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朋友一整天都待在书房里,埋头在工作中。
独自玩耍了两小时的儿子终于反抗了,他从玩具箱里,抱来了一件玩具扔在了书房门口,愤怒地看着朋友。
朋友看着扔在门口的玩具有些吃惊,这臭小子他才刚学会走路,已经叛逆了?
于是,朋友想观察一下孩子接下来的举动,她没有做出反应,继续埋头工作。
孩子摇摇摆摆地走去玩具箱,抱了一本小人书,回来扔在了书房门口,几乎是用砸的方式,憋着通红的小脸,眼看就要哭了。
朋友这次更是没有回头。终于,孩子一屁股坐在了地板上,“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对抗如果得不到解决,那么叛逆就开始在成长的路上了。
自己做不到如何让孩子做到?
我们经历了七十年代,八十年代那些穷困的年代,都希望孩子不要重复我们吃过的苦,望子成龙,朌女成凤。
然而从孩子出生的那刻起,我们都习惯性地把孩子看成了私有物,从一开始就偏离了方向,慢慢地我们都把孩子培养成了复制品。
“孩子不听话了,孩子不爱学习了,孩子爱顶嘴了。”更多的症结就是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方向行走。焦虑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我经常会问家长同一个问题:“平时在家里看书吗?”
得到的答案永远是:“我这个年纪看不下去书了,一看书就想睡觉。”
那么,这时候孩子没有叛逆,也已经走在叛逆的路上了。
都说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当我们一边刷着抖音、追着泡沫剧、打着游戏的时候,一边要求孩子你要好好学习啊!
那么,这时候孩子没有叛逆,也已经走在叛逆的路上了。
学习本身是枯燥乏味的,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如何让孩子做到?
我们经常会听到:“谁家的孩子,父母从来不用管,在学校是尖子生。”
不否认优良的基因这件事是存在的,但没有不劳而获的天才。
孟母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经两迁三地,才培养出了我们伟大的亚圣公。
当你开始阅读一切都将改变
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仅是一套高档的房子,一张宽大的写字桌。更重要的是家长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曾经有一位朋友告诉我,她儿子十九岁那年逃学了,而且还酗酒。
为了儿子,她把工作辞了,开始挽救儿子。可是,经过一年多的拉锯战,结果却不尽人意,为此她痛苦万分。
一个偶然的机会,闺蜜送了一本国学书给她,她从中找到了答案,回顾这些年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她愧疚不已。
她开始改变方式,把对儿子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自己身上,开始学会看书,慢慢地学会和儿子温和地说话。
当她做出改变的时候,突然发现儿子有了变化,愿意和她说话了。
为了儿子,她从此爱上了阅读。
她有了积极的人生观,重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整个人生都在改变,儿子主动回学校读书了,遇事主动和妈妈沟通了。
当我们一边抱怨孩子不好管,教育成本高。又一边刷抖音、追泡沫剧的时候,孩子已经越走越远了,他的世界已经完全不同。
你如何能让他来听你的话?
在孩子眼里,父母是个和社会脱节的人;在孩子眼里,父母是无法沟通的人。
教育成本可以降低的。
让自己用抱怨的时间,用追剧的时间,用打游戏的时间,静下心来看一本书,慢慢地爱上阅读。
那么,你会发现,孩子也在安静地学习了;你会发现,这比任何补习效率都更高了。教育成本自然就降低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和孩子沟通的话题自然就越来越多了。
当我们有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结果会变得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