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写作还是阅读,重要的是坚持下来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会每天4点起床,写作到10点。他还是一个跑步爱好者。
美国作家劳伦斯.布洛克也是一边写作一边跑步。他写的很快,曾经8天内写了5万多字。
写作与跑步的相通之处:不停地前进,始终在路上。
阅读习惯不良,一定会影响写作。作为一个公众号运营者,每天面对大量的碎片信息免不了焦虑。
昨天逛商城,碰巧看到了一本书叫做《高效能阅读》。书的标题很直白,就是奔着提高阅读效率而来的。
写书的人叫原尻淳一,很容易联想到渡边淳一。对,他们都是日本作家,后者的名气更大。
回到正题,这本书到底有什么干货呢?或者说读完这本书,言西小熊到底有什么收获呢?
他让你相信,阅读也像跑步、游泳、骑自行车一样,通过科学的训练,技术越来越娴熟,读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快。他结合了自身的阅读体验,将阅读的技巧一一分享,一共89项,方便读者选择,也能各个击破。
收获一:学会给爱书排名
一个成熟的读者应该每读完一些书,做一个总结,给爱书排名就是一种好方式。
谈育儿,谈职场、谈教育、谈美学,读了这么多书,你用心体会过哪本呢?回忆我的阅读历程,真正能让我感动的书,也不过十来本。
第一名:《匠人精神》
第二名:《傅雷家书》
第三名:《岛上书店》
第四名:《演讲的力量:如何让公众表达变成影响力》
第五名:《认识商业》
第六名:《优秀的绵羊》
第七名:《人生忽如寄:跟梁实秋品味雅致人生》
第八名:《降维打击: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颠覆性变革的力量》
第九名:《考拉小巫的英语学习日记:写给为梦想而奋斗的人》
第十名:《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
给书排名不是终点,却能让我回忆起每个读书的夜晚,每次看完一本书记录的点点滴滴。虽不成体系,却能触发对生活更深的感悟。
收获二:相信直觉,收集信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有时候拿起一本书,第一眼看到的章节居然就是最爱的章节。然后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下去。读完后,收集了片语灵毛,为下次的写作做累积。
光累积还是不够,还得讲究方法上的创新。这里可以借鉴“三色圆珠笔读书法”。三色指的是红蓝绿,绿线就是表达的种子。一颗颗种子发芽,靠着养分长大,终能长成习作的参天大树。红线指的是本质,蓝线指的是次要内容,用来做论据。
一人,一书,一下午,各种花色的读书笔记就是朋友圈的一股清流。
收获三:停止阅读“无趣”的书
多读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你会无意识中对书产生依赖,从而放弃自己的思考。如果读书不去思考,跟看新闻联播又有什么不同呢?
没有人强迫你阅读,如果你觉得无趣,最好停止阅读。这样的书,也许现在跟你无缘,等缘分来了,再去读。这样在精神上至少无害。
就像两年前,让我去读育儿书,我根本没有多大兴致。现在有了小孩,借助这个契机,多了不少育儿书。对书的理解力,会随着个人经历而变化。
无趣的书有时候是暂时的“无趣”。学会“静待书开”,像种葡萄一样,让它沉睡一段时间,等待成熟那天。这一点,被很多人忽略了。
收获四:观察他人的书架
刚毕业那年,常常到师傅家蹭饭吃。饭前,会到师傅的书房看看,看看她喜欢阅读什么样的书籍。书架最能反应出主人的性情。
记得那时候,她建议我去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看完后,就跟一起交流,反复地就一个问题讨论。情感就是这样慢慢培养起来了。
现在去前辈书房,也不必询问前辈书中的内容了。感兴趣的书,用手机拍摄下来,到网上一查,一键就可以购买成功。
后记:还记得第一次动笔是为了消解无聊的时光,第一次阅读是为了排解内心的焦躁。记录教学上的点滴,纯粹是个人行为。没想到一坚持就是四年,也没想到通过写作能认识那么多有趣的小伙伴。
“愉快,就是最大的生产力”。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这是一个奇妙的过程,相信大脑受到激励后,会启动更多的资源来完成下一篇文章,也让更多的快乐传播出去。这就是坚持下来最朴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