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选择最佳利益的行为就和每个人都做了当下他能做的最好有异曲同工之妙。每一个决定都有权衡利弊的过程,每一个行为都是奔着利益最大化去的。
B. 应用案例:当年怀孕那会儿,一直积极准备顺产,听说孩子的脑袋经过产道挤压更有利于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到了38周产检,孩子依然没有入盆,医生说横向胎位顺产风险大,而且B超显示一个孩子有脐带绕颈的现象,不算严重,但建议尽快剖腹产。脑子就开始博弈了,一边是医生的科学分析,一边是整个孕期孩子状况良好,没到瓜熟蒂落的时候。最终在心有不甘下剖了,因为这是风险最小的选择,最佳利益的行为。
补充案例:解封后,公园里遛娃的人增多,发现有些家长和孩子都带着口罩,有些完全不戴。我给孩子们都戴上口罩,叮嘱他们回到家里以前不能摘口罩,同时,我也看到一些家长和孩子们玩得很尽兴,丝毫没有不戴口罩的顾虑。我们实际上都选择了自己认知中最佳利益的行为。
C. 我未来一直用这句话来理解世界,有利于我理解接纳别人的行为,之所以舍弃A而选择B,一定有一个关键因素涉及到了最大利益的实现。同样,如果我期望某人能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必定要考虑到触及到他最佳利益的点。假如我持续运用这条信念,我会对不理解的行为少些评判,少些标准,每个人的认知都是不同的,但无疑都是选择对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