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点左右,我们在拈花小镇香月街的“秦香源”餐厅吃中餐,女儿点了无锡著名小吃酱香面、无锡汤包等。味道不错,口感纯正。
吃完中饭,我们就返回民宿休息。一直到下午三点半时分,孙子睡醒后,我们才出来,先到指月E区,去找刚刚从杭州自驾车赶来的女儿的大学闺蜜。
下午四点,两家人汇合了,很是开心。一起在拈花路上步行,一边聊天,一边逗小宝宝玩。
一路欣赏风景,一路笑声连连。玩了一会,我跟女儿女婿商量,我们想乘一下小火车,看看拈花湾的全貌。
随后,我和爱人就搭乘路上的小火车,去鸣鹿谷。乘了两站就到了,原来鸣鹿谷是这列小火车的终点站。
车站对面就是鸣鹿谷,鸣鹿谷入口就在路边的山坡上,山坡上设计了阶梯式的小瀑布,小巧精致,层泉细流,水流沿着蜿蜒曲折的涧溪,消失在花丛和树木之间,给人以恬静,清雅之感。
瀑布旁,有不少年轻的父母带着宝宝,在那儿戏水、拍照、玩耍。
我和爱人沿着石台阶,一路向上,步入鸣鹿谷景区,石板路蜿蜒向前,路旁溪沟里,流水淙淙,沙沙作响。石板路的左手边是形态各异的树木,植被,花草;右手边是高高的竹篱笆墙,竹篱笆内的山坡上,都是成片成片的杨梅树,又高又壮,郁郁葱葱。高高的杨梅树上,还挂满了果实,红的紫的,很是诱人。这儿高大的杨梅树特别多,有不少合抱粗的老杨梅树,估计应该有几百年的树龄了。
路边,有不少当地山民,在这儿兜售杨梅,好像是刚刚摘下来的,挺新鲜的。一小筐,一小筐的,在路边叫卖。杨梅个头小小的,深紫的,不大,有游客在那儿卖,挺诱人的。
下午五点左右,我们返回拈花小镇,在“品渔味”地下餐厅吃晚饭。菜是女儿在网上预订的,餐馆很大,人头挤挤,都是来这儿旅游的食客。
我们两家子汇聚后,十个人齐坐,清茶代酒,边吃边聊家常,一起品尝无锡的名菜。菜很丰盛,量多,都是太湖边的特产,有清蒸河鳗,太湖白条鱼,白虾,银鱼丝汤,银鱼丝炒蛋,鱼丸花鲢汤,炒螺丝,土菜盖肉卷,龙凤鸡爪,清炒鱼片,油焖笋,面筋杂炒,无锡排骨,无锡菜包等等。
我们一直吃到六点多,才散席,才心满意足地离开餐馆,徒步去观赏拈花湾的灯光秀。
今天观光的第一站,是看水幕光影秀。七点钟,水幕光影秀准时开演。随着音乐旋律的响起,水幕上,慢慢出现了各种色彩的变化。水幕前的水面上,走出两排穿着民族服饰的演员,他们踏浪而出,婀娜多姿,宛如仙子。一群小伙子,每个人高举着发着绿荧光的荷叶;一群姑娘,则手持发着红光的荷花,他们一起随着乐曲,边走边舞,不时地变换着姿态,变更着身姿,红花绿叶,配合默契。再加上灯影闪烁,无比迷人。更神妙的是人影招展,倒映水中,无比玄幻;踏水起舞,波浪浅起,花影浮动,美哉美哉!水上舞蹈我还是第一次亲眼目睹,真乃醉人迷幻。
这是光与水,人与影的融合, 维妙维肖,美轮美奂,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只可惜,演出只有一个节目,还有是时间太短。
接着,我们一拨人,沿着香月花街向中心区的拈花塔走。七点半,亮塔仪式正式开始。我们合伙站在拈花塔前的大道场上,等候亮灯,随着乐曲响起,拈花宝塔灯光秀准时开始了。灯光自下而上,忽明忽暗,塔上发生了灯光变化,金色,白色,蓝色,橙色,绿色,多色,五光十色。还有少女在阁楼上翩翩起舞,还有帅哥在踢腿舞拳,还有……此时,广场上人潮拥挤,人声鼎沸;随着灯与光、人与舞、灯与人的亮相,尖叫声,喝彩声,响彻云霄,震耳欲聋。
亮塔,不仅融入了诵经,舞蹈,而且还融入了抄经、打坐、托缽、经行等禅者的生活方式。
拈花塔是拈花小镇主街区的最高点,看亮灯才是每位游客的必选项目。亮灯果然名不虚传,古朴庄重之中融合了传统的民族风和丝丝禅意,有时瞬间会光芒万丈,金光闪闪。真的既神秘,又莫测。
看完了宝塔灯光秀,我们又往五灯湖广场赶。随着音乐响起,好几亩大池塘里,荷叶的花瓣,出现了五颜六色的灯光变化,随着音乐的节奏响起,池中的几百根水柱出现了各种造型,各种变化,时高时低,时疏时斜,蔚为大观。塘中一层楼高的荷花的中间 ,还有美女在表演“花开五叶”水上秀。流淌的音乐,变换的水柱,光影变幻之中,出现风姿绰约的舞者。真乃是人在花中舞,花在池中俏。待到灯花烂漫时,众生池畔笑。
拈花湾是一座具有唐风禅意的小镇,又是一片湿地花园。镇中有湖,湖畔有花。湖水如镜,花影满堤。夜晚的街区尤其美,各色的客栈,挂着形态各异的花灯。客栈路边,有穿着唐装的小伙在吹笛,还有穿着霓裳的姑娘在弹古筝。这儿看点太多了,看也看不够,看也看不全。
拈花湾,一个从来也没有听说过的地方,一个初来乍到的太湖小镇,到恰恰是这么一个从来也没有听说过的新地方,却给我人生的许多旅程中,留下了甚为美好的印象。也让我这一黄昏,如入梦境,如入仙宫,让我一夜好眠,让我一生难忘。
2018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