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在工厂打工的经验?
我有两次。
1
第一次是被逼的,那是2013年暑假,我来到爸妈工作的城市。结果在那里无所事事,被抱怨整天在家就知道玩,你看谁谁谁同样是读大学,都知道自己赚钱了。
于是我那股倔脾气上来了,跑出去一家家问是否招工,结果是想当一个长期工很容易,想做一个暑期工很难。
后来认识了几个湖南的朋友,也是大学生来做暑假工。他们经验多,告诉我很多工厂早上会收人,于是每天早上7点我跟着他们,在工厂门口等着别人收人,后来还是找关系进了一家玩具厂,做了流水线工人。
原来找工作是这么的难,你想当一个机器,还拼不过那些熟练的机器,得靠关系。
流水线上分工明确,每个人都像一个设计好的程序,不停的重复着手中的工作。就像这个世界一样循规蹈矩,上层人士做着上层的事,中层人士赚着中层的钱,底层人依旧辛勤的度过每天,谁都离不开谁,都都别想取代谁。
每条流水线都有组长,我们那组的组长是个脾气不好的中老年妇女,喜欢管,喜欢骂,但凡哪一环动作慢了,她就能过来骂你个狗血淋头,真把人当机器看了。
我也不例外,整个组30多人,几乎被她给骂了个遍。刚开始我是不习惯的,幸亏有个朋友每天陪着上下班,给了我许多的动力。
在组长这里,我发现了一个“底层人特别喜欢为难底层人”的道理。底层人但凡有了一点权力,他都不会放过卖弄的机会,仿佛要找回曾经吃过的苦才对的起好不容易到手的权力,又好像只有卖弄一下权力,自己就脱离了底层。
没有人想要换工作,因为来这上班的人,只能在这上班,还能去哪呢?何况这座广东城市,到处都是这样的工厂,出了这个“牢笼”,只不过又要进另一个“牢笼”罢了。
但我却不这样想,我年轻气盛,好歹我是个大学生,何况我是来做暑期工的,凭什么被你这样骂?于是有一天,我暗自决定,你再骂我一次,我就辞职走人。
终于那天上午,我又被她骂了。平时我都是不说话,这一次我不爽了,我顶嘴了,我吼了,老子不干了。
第一次工厂打工的经历,流水线工人,每天工作10小时,一共23天,工资2500多,结束。
如今四年过去了,再回头看,工厂并没有什么不好,大批的工人得靠他养着,中国的制造业得靠他撑着,只不过是年轻的我不愿意吃苦罢了。
那一年的工资,我拿来看了两场五月天演唱会,一次在深圳,一次在北京鸟巢。
为了看你一眼,从南到北,19岁的自己,第一次花了自己的钱,圆了自己的梦。
2
第二次是2014年暑假。
对比第一次工厂经历,这一次可谓是相当的愉快,虽然也辛苦,但有了心理准备,更重要的是,有陪伴。
是的,我们是4个兄弟一起去的,三男一女,三个家乡人,一个半家乡人,都说家乡话。
开始找厂子,也还是很艰辛的,后来托了一个中介,进了一家电子厂。
条件自然是不好,住的是破旧的宿舍,晚上根本防不住蚊子,我们睡到一半,就通通搬出去,睡在厂里的一楼大堂。就算没有蚊子,一早上起来也能长一身红疹子,很痒,可能是卫生条件太差,细菌多的缘故。
吃的也不好,刚开始觉得还行,没肉,起码有鱼。后来吃多了才发现,那个鱼根本不新鲜,凑近了闻都有一股浓浓的腥味,混着烂白菜的味儿,让人觉得有点恶心。索性后来我们都不吃了,在外面买了馒头,一瓶老干妈,一瓶腐乳,就了一顿又一顿。
好在工作很愉快。工作愉快不是说工作很轻松,都是流水线的事儿,能轻松么?只是因为我们四个人的工作岗位都在一块儿。
这还得了,把四个家乡人安排在一个岗位上工作,能专心吗?于是我们每天就在有说有笑中度过。
手酸了,使个眼色,帮我顶一下,我去喝口水。人乏了,大家赶紧坐过来一点,边工作边聊。主管来了,互相提醒一下,速度要快一点。撑不住了,互相鼓励一下,就要下班了,坚持。
就算白天工作很累,每天晚上四个人却非得打闹一番,才愿意各自睡去。洗个澡,还得把对方的内裤给藏起来娱乐一下,或是泼个凉水拍个照出个丑。
下班了,一起去街边喝杯广东凉茶,打个台球,唱个路边KTV。早上起床,就那一个洗漱台,挤了又挤,有一次还把那个唯一的妹子气的搬了家,我们趁她洗衣服的时候抢了她的桶,强行让她搬了回来。
由于在广东有蛮多亲戚朋友,所以每周末我们都会出去自驾游(朋友的车)。去了深圳,去了虎门,去了城市的另一边看海,我们干脆建了一个群,命名为“看海小分队”。后来赚了钱,我们也是去了厦门旅游。
总之,这一路很开心。
“曾害怕低处未算低 多得你捱出一切”,古巨基的《以你为荣》就是那时我想说的话。
好景不长,主管发现了我们四个家乡人上班时喜欢凑一起,于是把我们分开了……把我调到了一楼包装部。
可笑的是,没过两天,他们三个莫名其妙的也被“赶到了”一楼……小分队再次聚首。不过在一楼,我们认识了很多的新朋友。
“呆萌姐”两姐妹,广东本地人,长的很呆萌,教了我们不少粤语:刚天天气吼吼哇~
初中毕业生小悦,很单纯,总是跟着我们玩,这么小就出来做暑假工了,想当初我这么小的时候还在家看七龙珠。
“厂花”,川妹子很漂亮,嘴巴甜人会说,在我们这个小工厂里显得格外的不一样,所以我们三个大男人私底下叫她“厂花”,后来还都要到了QQ 号。
在我们辞职的前一天,“厂花”和小悦买了很多卤菜和啤酒来到我们房间,玩游戏喝酒,聊到了很晚。我衷心的希望她们来这里也只是做个暑期工而已,以后都会换成更适合她们的工作。
临走前自拍了一张,其实认识不过个把星期,关系很近也不一定,却莫名有着些许伤感。可能都是来自天南地北的少年人,聚在一个小厂子里不容易,这一别,不知何时再见。
如今三年过去了,那些人,你们还好吗?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有哪些道理是你长大后才懂?”
其中有一个回答,是这样的故事。
他高中毕业就来工厂打工了,只因为读书读不进去,家里又不富裕,还有一弟一妹的学费要挣,自己也没个技术,于是只能来厂里做个流水线工人。
做了6年,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却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是啊,年轻一点的女孩谁会愿意来工厂做长期工,找个商场或是酒店的工作都比这强吧?而他每天像机器人一样在厂里待着,哪有机会去接触外面的女孩?
于是,在他25岁的那年,做了一个决定。
离开工厂,去考大学,读成教,然后换一个更有发展前景的工作。
临走前告诉自己:这辈子再也不回流水线当机器人了。
3年后,毕业,进了互联网公司实习。
2年后,与公司同事结婚。
讲完了故事,他写下了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
环境决定眼界,眼界决定一生该怎么活。
4
讲了这三个故事,我不是想说工厂如何如何不好。
毕竟我也曾在里面工作过两次,在工厂的制造业最底层有点切身体验,明白里面的工人未必比你差,你也未必就比别人强。
明白中国的经济腾飞少不了这些厂子,但也明白其实很多人是不愿意在这里工作的,若有一份更有前景,更体面,更轻松,哪怕工作低一点,也会有人选择离开。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选择与被选择。
刚来这里,是因为我没毕业,没学历,没工作经验,因为没得选,我只能选择工厂,工厂也愿意选择我这个廉价劳动力。
但当你逐渐成长了,见识的多了,知道你亲手安装的玩具是怎样的原理?它销往哪里?有着大概多少钱的利润?
甚至你还不知道这些,你单单知道了你所在的部门是如何运作的,部长管哪些事情?主管每天的工作是什么?部门每天的工作任务是多少才不会拖厂子的后腿?
这也不失为一种成长。
等你成长了,你就有了重新选择的权力。如果你想走,这些工厂已经留不住你了,你从“被选择”成为了选择者,你的人生将不再是一眼就看穿,它将开启新的篇章。
只要你愿意。
5
我很佩服韩寒。
在他写小说成功的时候,他选择了玩赛车。
玩赛车成功的时候,他选择了拍电影。
现在拍电影又成功了,两部电影票房积累16亿,超越了很多的新晋导演。
那么,接下来他会选择去干嘛?
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成功一次就很不错了,而优秀的人,则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中勇攀高峰,从不落人后。
他在新电影《乘风破浪》里说:
男人至死是少年
赤心不改真英雄。
愿你在工厂里,在社会里那段吃苦的经历能成为你前进的垫脚石。
个人微信公众号搜索“郭鸣睿”,音乐,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