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了学期论文,二年级结束,加之期间休学一年,博士已读了三整年。从未想过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在读什么。
很多时候,我更喜欢被命运推着走。2013年下半年,学校开了一门课:Modern Educational Thought,简称MET, 翻译过来就是现代教育思想。不曾想,这门课影响了我接下来的生活。
三月份的苏格兰依旧很冷静,我记得自己一件黑色的小棉服,傍晚去往学校,我仍旧思考着这周的paper,老师留下的问题。我也记得,下课归来,Kevin bridge两侧温黄的灯光,迎面而来刺眼的车灯和偶尔沙沙的细雨。我思索着今天课上老师讲解的概念,和我依旧搞不懂的地方。回到住处,有时竟会不顾疲劳,兴奋地打开下周的讲义看起来。没错,这门课程向我打开了一扇窗,之后的很多事情大多也就是水到渠成吧。
我从来不是学霸,也不喜欢体制内的工作,更不贪恋岁月安好。也不会做人生规划,更不懂得什么机会成本。所有读博士需要考虑的事情我一件也没有考虑过。那段时间唯一想的事情就是MET这门课就这样结束了,自己很想再知道一些问题的答案。最后一堂课,老师在我们的桌子上了放了Ed.D(教育学博士)的小册子,而负责MET的主讲老师也是Ed.D的负责人,我眼睛一亮,心想,好吧,就这个吧,这个应该会告诉我更多。一分钟不到的时间,我做出了读博士的决定。
当时我面临两种选择,读这个远程教育的博士,还是留在英国读全职博士。很多女孩子在爱情和事业中纠结着,我还好,一年多的异地恋让我根本没有任何理由继续留在英国,爱情大过天。所以我回国了,这就是我所有的读博士之前的考虑。
后来还有一个小插曲,有一天朋友们替我查到中国教育局对于distance learning学历的不认可,这就意味着我花费五到七年的时间,每年飞两次英国,辛苦的学习,就算通过英国博士论文答辩之后,中国这边还不承认。家人朋友劝我三思,我乐观地说了一句,三五年之后的事情谁知道呢。心里想,不承认就不承认吧,反正是我自己要做的事情。
总之,从一开始,我就没有博士情节,博士包袱,我只是在继续寻找着一些问题的答案,那是在当时最吸引我的事情。单纯地像个孩子。
其实选择一所国外的大学读博士从一开始你就不要太骄傲,一是有你永生无法穷尽的知识,他会不断消磨着你的信心,二是极为认真的学术几乎溶不进半点沙子,你永远别想糊弄过去。所以,你也极有可能毕不了业。所以算成本的人,从一开始就输了。那为什么还要读,别人的理由就多了,我的大概就一个,命运使然吧。很俗套的话,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到了对的人。我欣欣然地接受了这个安排,却也感谢过去的三年所有快乐宝贵的时光。
a) 我知道了很多是我一心想知道的问题。比如这学期我们在学Ethics and Education, 从哲学或是社会学的角度去分析一个教育相关的不公平问题。我做了school choice这个方面的研究,虽然不见得有多深奥,但至少是我感兴趣的,并且也看到了自己的一点点进步。
b) 博士的学习竟然在无意当中训练了自己的写作。他甚至挑剔着我每一句话是否言之有物,上下句是否存在逻辑上的关联。另一个PhD的朋友跟我说,老师会问他们真的会用逗号么?就是这样。
c) Ed.D训练了我极为推崇的一种叫做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几年的学习中,老师从来没有告诉我要背诵、接受什么东西,他们更多的是去启发我的独立思考,和自我不断探索能力。
……
当然这些年的学习也不无代价,很多身体上的疲劳,也是最初不曾料到的。 每个学期都会有读不完的书,永远无法达到的完美,都在考验磨练着一个人的耐心,我也在跟不上的那一年果断选择休学来调整自己的节奏。但或许正是这些让我慢慢的学会了与自我和解,活得也更为笃定和淡然了。
妈妈觉得我辛苦,总会念叨着什么时候能读完,读完就好了。我心里却依恋着这段时光,我想,很多事情有开始就意味着有终结,只是读书写字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多半是至死方休吧。
人生中很多事情或许不需要规划,能刻意为之的事情到头来也大多会觉得辛苦不堪。有时我会觉得人类太过聪明,太愿算计。其实踏踏实实,出于爱,去做一件事情,大抵在现在这个社会是饿不死的。而既然饿不死,为何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是谓熊培云笔下的天命之事呢。
我没有什么理想,也无所谓未来。对我来说,有些事情,就像呼吸一样发生着。